2025年3月,我校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陈亮在“2025中国制药工业技术大会暨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第十五届年会”第一届产教融合论坛上,展示了学院在医药健康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成效。生物工程学院合成生物技术专业作为北京市首批职业本科专业之一,积极为首都医药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教联动:构建人才供给链,服务开发区发展
生物工程学院地处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开发区内丰富的医药健康产业资源,学院与开发区管委会、亦庄生物医药园及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订单班”“工程师学院”“产教联合体”等多种模式,学院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构建了从“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与亦庄生物医药园联合博奥生物、国药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工程师学院,共同开展学生培养、职工培训和技术服务。此外,学院还牵头成立了北京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汇聚了50余家成员单位,包括科研院所、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及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区—校—园—企”多方协同的产教融合生态圈。通过这一模式,学院不仅为开发区内近5000家生物技术与大健康企业提供了人才保障,还推动了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研创双驱:打通教学补给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生物工程学院以“研创双驱”为核心理念,建立了协同创新平台,打通了科研创新反哺教学的通道。学院组建了“企业专家+专业教师+联培研究生+在校学生”的研创团队,创建了“兴趣培育—技能强化—真岗实战”的三级进阶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技能人才培养—企业技术服务—教师科学研究—学生实践创新”的互融互通。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院开发了《化学检验》《细胞培养技术》《功能食品开发》等48门模块化课程,涵盖了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四大类型。此外,学院还积极推动“岗—课—赛—证—研—创”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近年来,学院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效。
育训融通:拓展服务延长线,助力产业升级
生物工程学院以“育训融通”为理念,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助力医药健康产业升级。学院依托国家级生物医药中试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级食品检测实验室等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职工培训,累计带动企业经济产值1.37亿元。此外,学院还参与了12项国家标准样品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国际合作方面,学院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韩国朝鲜大学、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签订了学分互认和专本衔接的合作协议,为“一带一路”国家200多名技术人员开展了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
生物工程学院以“办在开发区、服务开发区”为办学方向,构建了“1+1+1+N”的产教联合体,即“开发区—学院—生物医药园—N家企业”的协同发展模式。未来,生物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职业本科教育的独特优势,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