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团队建设

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团队建设 -> 正文

匠心筑梦育英才 创新引领展风采——校级创新团队中期验收成果纪实(一)

发布日期:2025-04-18

文章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分享:

近日,我校8支校级创新团队顺利通过中期验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些团队聚焦产教融合、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在教学改革、竞赛突破、社会服务等领域成果斐然。为深入解读团队建设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笔者带领大家走近各团队负责人,倾听他们的奋斗故事与创新思考。

精密制造与检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一、以改革筑根基:课程体系与在线资源双突破

笔者:在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中,团队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

陈云海:为了纵深推进SCI(创新实践型、专业复合型、书证融通型)系统化人才培养,我们构建了“四层递进、产教融合”的一流课程体系,涵盖集中实践课程、职业技术技能课程等四大模块,累计修订17门课程标准,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同时,团队完成《产品精度检测与分析》等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并筹备申报北京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让优质教育突破校园边界。

二、以竞赛育英才:师生共摘多项荣誉

笔者:团队在指导竞赛方面表现卓越,能否分享背后的经验?

陈云海:我们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近三年指导学生斩获国家级金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行业奖项十余项,涵盖创新设计、数控机床装调等领域。教师团队也屡获佳绩,梁美芹老师摘得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组二等奖,正是师生协同发力,才能实现竞赛成绩与育人质量的双提升。

三、以匠心强师资:“双师型”团队领航发展

笔者:团队教师队伍建设有哪些创新举措?

陈云海:我们打造了一支“博士领衔、工匠赋能”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全员具备企业实践经历。团队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云海老师、中国航发集团杰出工匠等领军人才,4人获高级技术职称,张亚娟等教师获机械工业考评员资格。通过“校企双聘、项目驱动”,教师既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践操作,真正让学生“学在车间,练在岗位”。

四、以科创赋动能:专利转化与横向课题双丰收

笔者:团队在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成果显著,能否展开谈谈?

陈云海:我们深耕技术创新,已获3项发明专利公示、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与京东方、SMC等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养技术骨干80余人。横向课题合作成果丰硕,2023年到账经费246万元,2024年新增82万元,实现了技术服务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以辐射树标杆:引领职教改革新潮流

笔者:团队如何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

陈云海:我们通过“三步走”战略:一是“走出去”,参与国际高峰论坛发表专题报告,提升行业话语权;二是“引进来”,主办全国教学研讨会、师资培训班,输出“产教融合”经验;三是“献良策”,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政策制定,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未来,团队将持续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力争打造全国职教改革新样板。

从课程体系重构到竞赛金奖突破,从专利成果转化到职教标准制定,精密制造与检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实干笃行书写了职教改革的精彩答卷。他们不仅是技术技能的传承者,更是产教融合的探路者,为我校“双高”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