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管理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优秀毕业生 -> 正文

以初心致匠心,择一事而终一生——访1996届校友赵斌

发布日期:2023-10-18  点击量:

【编者按】赵斌,1996年毕业于北京市机械工业学校,2011年,获得北京市职工高级技术能手;2013年,获得北京市“首都市民学习之星”,被北京市授以“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铭牌;2014年,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授予“首席技师工作室”铭牌,中国汽车行业“最美汽车人”荣誉;2016年,“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获批“享受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技师”;201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

赵斌学长1992年到北京市机械工业学校学习,父亲从事于机械安装,母亲从事于机械加工,在父母的建议下,赵斌学长选择了学习机械制造这门专业。当谈到自己的学校生活时,相比于说教式的理论知识课程,赵斌学长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校的实习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练习、慢慢摸索。在实操和现场实习的阶段,赵斌学长始终乐此不疲。在临近毕业期间,通过写毕业设计,学长将自己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贯通起来,给求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当时年代的艰苦条件下,赵斌学长克服了种种困难,对汽车逐渐产生了兴趣,正是出于对自己专业的热爱,赵斌学长有了不竭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动力,对于他来说,掌握新技能的方法就是废寝忘食地学习和不断地实践。

从1996年中专毕业进入北京吉普,2006年加入北京奔驰,直到现在已有26年的职业生涯,赵斌学长从未有过换专业的想法,他认为应该把工作培养为兴趣爱好,专注于做事情,争取做到极致,所以他一直从事发动机的相关工作,并拥有了丰富的经验,他也被称为解决发动机难题的“老中医”。

坚韧执著,千锤百炼铸就技术顶尖

赵斌学长96年毕业后进入北京吉普被安排到发动机工厂从事发动机装调。初入职场,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与他工作中所接触到的还是有很大的出入,对发动机的一窍不通却又充满好奇,由于在学校期间培养了浓厚的兴趣爱好,当时赵斌学长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不会,可以学!”厂里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一有疑问,赵斌学长就会向他们请教,老工匠们也乐于传授经验。同时,他深知自己掌握的知识十分不足,需要大量的书籍补充,于是赵斌学长一有时间就会去书店或图书馆找相关的书来看。多年来,他翻阅了大量有关发动机原理及构造的书籍来丰富理论知识,并不断消化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反复的积累和不断的进步中赵斌学长成长为调试和修复发动机的一把手。而北汽老工匠们敬业的工作态度,也深深影响着赵斌学长。就这样,赵斌学长和发动机结下了第一个十年之缘。

2006年1月,赵斌学长加入到北京奔驰一工厂发动机/桥车间后,遇到了全新的难题:北京奔驰的测试程序更加复杂,全然不同的发动机热试验设备、发动机热试验测功机、发动机热试验PLC程序组件等都急需他去攻克,这些挑战,反而让他知难而进。同年5月,他被派往德国参加发动机试验技能培训。好强的他认为:外专能干好的我们一样能干好!培训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技术、专业词汇,认真观察发动机试验的每一步操作,主动与专家进行沟通,全面认真地做好记录,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他一定会尽快找到德国讲师请教,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德方培训师细心指导和耐心传授下,仅一个月时长的培训期,他不仅练就了过硬的技术,还从德国带回大量学习笔记和资料,对日后北京奔驰发动机热试验的顺利生产实施起到了关键作用。

虽然取得了诸多的成就,但赵斌学长总是会耐心地说:“把心踏实下来,把工作培养成一种兴趣,只有感兴趣了,才可以去钻研它,学习它,研究它,琢磨它”。以兴趣为导向,慢慢的深入,越做越好。赵斌学长的一句话不禁让人联想到,《卖油翁》中的一句“我亦无他,唯手熟耳”,看似轻松,其实蕴含着大智慧,只有勤奋、努力,才能真正掌握工作的全部内容与真谛,也才能达到自己所想达到的理想境界。

2013年1月,从一名初窥门径的发动机人成长为发动机领域技术核心的赵斌被聘为“北汽集团首席技师”。紧接着,“首席技师创新工作室”成立,并于8月被北京市人社局授予“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铭牌。2019年9月,赵斌工作室经过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推荐、审核、公示,获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荣誉。

带徒传技,如师如父大爱无私

26年的工作经验让赵斌学长成为了一名无可替代的大工匠,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赵斌学长也承担了为公司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任务,见证了入行初期老师傅们毫无保留的传承和德国培训中外专一丝不苟的教授,他对传道授业也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他说:“我现在就想把自己这么多年学到的、总结出来的、悟到的技术和经验都传授给别人,教学相长,通过因材施教、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和他们一起成长,共同推动行业不断发展进步。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赵斌学长每年都会与至少5名员工签订“师带徒”协议,提高员工的装配操作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经他培训、培养的徒弟,在近年来的市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斐然。从2010年至今,他和徒弟先后7次参加北京市技能大赛:获得冠军3次、亚军2次、季军2次。五年间培养高级技师5名、技师13名,使其所在部门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从4名增长到43名,增长11倍。近三年中,他开发培训教具10余套,带领团队开展技能培训4200余人次,培养初、中、高级技能人才700余名。

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

庖丁以19年解牛数千之功力,技法能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界,足以见得,古代工匠精神既是实践的积淀,同时又是内心对道追求的展现。当谈及什么是工匠精神时,赵斌学长认为:“将心沉下来,把自己的事情干好,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优化好的做法,再简单也要做到极致,等到其他人无法与之相比,再以点带面,把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更多人,这就是工匠精神。”

多年的一线经验使赵斌对工艺有着深入的“阅读”能力,当生产线出现瓶颈、发生疑难问题时,他都能够准确快速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例如:发动机节流阀体故障,静态检测没问题,动态检测就报故障,赵斌接手后,根据静、动态的表现想到接口问题,检查后发现线束针脚卡紧力不够,造成静态通路,动态断路,由此找到根本原因,确保产品质量。在最早接触的发动机热试领域,他的技术更十分出色,多次解决发动机热试台各种技术难题。比如:刚投产时,热试台发动机测试工装车与测功机连接时一轴和适配器有偏差,造成测试数据不准确。要由供应商修理,周期超过一周,赵斌主动提出进行调试,工装车、测功机多个部位的专业测量都被赵斌亲自使用工具完成,最终发现工装车与测功机同心度不够,通过对工装车进行现场调试、反复试验,连续20几个小时工作终于完成偏差调整。迄今为止,他参与解决重大质量问题超过50项,主导、参与多款新机型试制100余次。

日复一日扎根生产一线的赵斌学长,经历千锤百炼,成为了一名满身荣誉的蓝领工人,他用近30年时间坚持着对技术的执着,他的匠心之路,行稳致远。他说:“最大的开心是他觉得国家对于技能人才的肯定,技术类的荣誉现在越来越多了,蓝领技术人才越来越被社会肯定,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激励制度和待遇,大方向和社会环境越来越好,是我最大的欣慰。”

【校友寄语】感谢母校、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建校65周年之际,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加强校企融合、产教融合,为国家建设培养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珍惜在北电科的学习时光,学海遨游求进步,奋发有为新担当!

访谈编号:03001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职业大学

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一街九号    邮编:1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