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媒体聚焦

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现代教育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探索精准育人模式,培养新时代工匠人才

发布日期:2024-12-10

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

分享:

12月3日,现代教育整版报刊发了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的内容,以下是全文:




2024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电科”)学生在多项国家级和国际大赛中表现优异,斩获多个奖项: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学校学生荣获金奖1项、银奖2项,成为北京市参加此项大赛成绩最好的高校;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北电科共获得金奖3项、银奖6项、铜奖9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中,学校两支学生团队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出色的项目表现,斩获银奖2项;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校学生更是获得了主体赛银奖1项、铜奖4项,“秦创原”创新挑战赛铜奖1项,“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铜奖3项,并蝉联两届国赛“优胜杯”……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北电科学子创新实践能力的肯定,也是学校长期以来打造精准育人模式、孕育新时代工匠人才的生动体现。学校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成长平台,向社会输送了大量高技能人才。


学校参加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与应用”赛项荣获金奖



学校ST车队参加2024年大学生巴哈大赛获得职教组冠军  


创建SCI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精准培养




北电科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要求,系统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服务产业领域,研究开发职业图谱,实现典型职业提炼、岗位横向分类、技术纵向分级,创新构建了“SCI”(Skills-Comprehensive- Innovation)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并落地实施,实现人才的精准培养。

在“SCI”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中,“S”代表“强化技能”,通过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课程体系,培养具有较高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的书证融通型高技能人才;“C”代表“复合技能”,主要依托工程师学院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新型产教融合载体,按照专业群培养一专多能的专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I”代表“创新能力”,主要依托企业现代学徒制中心和校企共建中试研发中心等产教融合育人载体,基于实际生产任务或研发项目,培养适应创新型新业态的创新实践型高技能人才。

目前,学校毕业生已经实现100%达到S型人才培养要求、78%达到C型人才培养要求、22%达到I型人才培养要求。

建设产教融合育人生态推动校企联动协同育人




近年来,北电科积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推进构建“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产教融合循环新生态。学校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成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组成的职业教育集团、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作为产教对接平台,与300余家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建设产业学院、工程师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现代学徒制中心、中试基地等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育人载体。

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开展课程教学、共同实施课程评价,北电科实现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近五年,学校签订合作协议企业超过130家,与北京奔驰、亦庄生物医药园、百度智行、久其软件、集创北方等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国家级平台3个,共建工程师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企业现代学徒制中心5个,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70多个;开设国航班、奔驰班、冬奥场馆制冰班等20余个订单班,校企联合开展学徒制培养、订单培养比例近50%。

构建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关键。学校依据职业技能形成规律,构建了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生产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四级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把职业道德、工程意识和精湛技能教育贯穿全过程,系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理论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生产性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应用创新能力。

学校还根据“四级能力递进”的体系要求,按照基础技能实验实训室、综合技能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四类优化整合实训实习基地。其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8个(含国家级实训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训基地1个、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性中试基地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371个、校外实习基地210多个。通过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实现了从基础到创新的全链条培养,充分发挥了实践教学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中的关键作用。

构建三级技能竞赛体系 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建立“校级、市级、国家级”三级技能竞赛体系,在校生参加校级各类技能竞赛的比例为100%,参加省部级竞赛学生的比例超过25%,进入国赛圈的学生比例约为5%。同时,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鼓励教师把技能竞赛项目转化成开放性的实践教学项目,作为常态教学开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在竞赛中成长。

学校从每年12月开始组织校赛锻炼技能,并从中选拔出市赛团队,确定指导教师和学生团队,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深入学习与训练,先后历经一年时间,完成全赛季三级竞赛训练、选拔、参赛等各阶段任务,形成良性循环。通过三级竞赛机制,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持续提升,教学内容更加符合行业需求和企业发展趋势,教学成效更加突出。

近五年,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大赛获奖800余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0项、二等奖21项,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左右,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6%,就业成绩多次获得教育部和北京市表彰。

而今,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其创新的育人模式和卓越的教学成果,已经成为首都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典范。学校将继续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现代教育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探索精准育人模式,培养新时代工匠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