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媒体聚焦

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教育电视台】科创“双螺旋”引动“四链体” 职教学子奋力书写“时代新人强国行”青春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4-12-16

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

分享:

2024年12月13日,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了我校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红色“1+1”多维共建的经验做法,以下是全文:


“多支‘优学助研’高水平学生科创团队,奔赴首都发展一线和祖国各地,完成30余项科创攻坚惠民成果转化,带头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参与者和建设者。”2024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后,党总支书记齐友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




近年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深挖红色“1+1”多维共建内涵,以“优学助研”科技创新“双螺旋”为主线,构建“思政链—产业链—助农链—民生链”四链并行,多维融入“时代新人强国行”全过程。党支部所在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完成37项科创成果转换,助力生物技术企业产能增值4200余万元,实现偏远地区每年农业增收近 200 万元,相关做法经验受到中央、地方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

“三式”涵育,思政链实践筑根基




一是沉浸式课堂强信念。以“大思政课”理念统筹设计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三共话”共建活动,支部共话初心使命、支委共话人才培养、党员共话青年榜样,打造“先锋科创讲堂”等宣讲品牌,组织“以匠心守初心”调研团走访大国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行业大师等,编制出版《以匠心致未来》系列调研报告近20万字。




二是体验式课堂引共鸣。用好职教特色党建共建资源,以校内党建思政基地为牵总,工匠馆、匠心湖为辐射,校内外签约挂牌20余家合作企业、兄弟院校党员教育基地为延伸,将支部党员教育课堂由校内基地搬入企业、研究院所生产科研一线,为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注入新动力。

三是螺旋式课堂促成长。发挥党建跨学院联建、跨企业联动优势,打造“优学助研”双螺旋融通模式,组建“专业教授+企业专家+在校学生”18支高水平师生团队,揭榜挂帅各级各类科技创新项目,与企业支部联合设立“哈希奖学金”“锦蓝奖学金”等。近年来,在全国“挑战杯”、技能大赛中获奖84项目,其中特等奖、金奖、一等奖21项。

“三智”发力,产业链赋能燃青春




一是科技智行“浆果梦”。我国是小浆果(蓝莓、蔓越莓等)生产大国,但国外育种科研单位和跨国企业培育的优质浆果良种均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小浆果产业发展的真正的“卡脖子”技术。近三年来,学生党支部组织23个学生团队,近500余人次前往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云南、贵州、河南、陕西、新疆等8个省份、35个小浆果产业基地,与中粮营养研究院等43家企业单位共建调研,跋涉近28000公里,逐步梳理出蓝莓等小浆果研究方法缺乏、技术体系落后、数据信息匮乏等关键痛点,编印近10万字《“小”浆果“大”产业》调研报告,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产业基地采纳,为我国创制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实现小浆果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科技智创“浆果梦”。学生党支部与全国6省8县25个基地深度联建,独创复合小浆果红酵素发酵工艺,创新花色苷与叶黄素复配工艺,开发构建国内唯一的小浆果数据库,助力形成新品种浆果产业发展新行标。为湖北、洛阳、襄阳等多家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技术转化,实现产能增值4200万。创新工艺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工匠精神”之赞誉,获寒地小浆果首席科学家翟俊伟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逯家富教授的大力推荐。此项技术现已申请专利13项,取得专利授权8项,专利第一发明人均为学生党员,获全国“挑战杯”主赛道一等奖。

三是科技智汇“浆果梦”。学生党支部利用寒暑假前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黑龙江佳木斯市等地的种植基地,以小浆果创新工艺为少数民族地区浆果种植赋能增产,研发出树莓果酒、酵素、无添加树莓饮品、天然色素、精油等20多款周边商品,与果农一道收果、分拣、清洗、包装、冷冻,实现每年农业增收近 200万元。一颗颗小浆果,铺出百姓共富路,穿起乡村振兴产业链。

“三青”笃行,助农链驱动耀青春

一是实施“青智助测计划”。与中国农科院质标所科研第一党支部共建,学生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创新团队科研项目,成立“智析农残”课题组,学生自主研发制备“双特异性单链抗体”试纸条,将农残药提取效率提升20%,为庞各庄西高各村、永陵村等143户村民种植售卖的蔬果义务农残检测。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组银奖,实现北京高职院校在该赛道零的突破。




二是实施“青锋惠村计划”。引领青年学生结合专业所长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服务社会。与十三陵镇永陵村、德陵村共建,不间断为150多户村民监测1200多亩种植田土壤质量,提供科学施肥建议。为村中老人开展健康讲座,测量血压血糖血脂,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台账式管理,数百名村民受益。

三是实施“青态护鹿计划”。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共建“麋鹿保护基地”,成立“麋鹿缘守护团”,通过四季常态化检测、模拟实验,制定“麋鹿粪便与木质生物质混合好氧堆肥”方案,不断优化世界濒危物种生存环境。为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等18所中小学开展“探鹿者”跨学科一体化科普讲座,获评2024年北京经开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三新”致远,民生链汇聚创青春




植入“肝癌快筛”新秘钥。瞄准大健康产业,发挥基因检测专业优势,“一检安芯”学生项目组研发出微流控芯片,提出肝癌早筛解决方案,为湖北恩施雪岩顶村开展多次公益检测活动,帮助村民学会自主检测,成功查出2例癌症隐患,目前正在向东北三省、广西、海南省等农村区域投放使用。团队获2024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该项目获2024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为北京高职院校该赛道第一名,获中国科学院院士俞汝勤推荐。

探索“智慧康养”新赛道。与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首都医科大学郝荣章教授课题组共建孵化“银发族”心脑血管疾病项目。学生党员自主研发“心肌梗死特异性miRNA检测试剂盒”。该项目在2023年合成生物学领域最高国际性学术竞赛iGEM大赛中获铜奖,是中国区唯一获奖高职院校。与亦庄镇政府共同开展“银龄守护”计划,为亦庄温馨家园中老年人公益检测50余次,惠及2500余人次。

建构“中医药文化”新样式。与北京同仁堂共建开展首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学生利用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筛选质量上乘中药材,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打造“青韵香囊”工匠坊,为亦庄残联等联建支部带去爱心手作义卖,被北京青年报、北京工人、劳动午报等媒体报道。该项目获2024年“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大奖。




“未来,我们将带领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激励广大青年奋斗逐梦的殷切寄语,聚焦科技创新青年行,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如是说。


【中国教育电视台】科创“双螺旋”引动“四链体” 职教学子奋力书写“时代新人强国行”青春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