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军地协同 创新火箭军士官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日期:2018-07-03

  一、成果简介

  “未来战争是班长的战争”,为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世界发达国家军队普遍采取了扩大士官比例的做法。目前,我军各军兵种几乎所有专业技术岗位,特别是关键性技术岗位,如装甲、导弹、通信、雷达和舰艇、战机维护等的实际操作手绝大部分都是由士官担任,士官在军队各类人员中地位特殊、作用突出。为实现强军目标,加强士官队伍建设,增强履行使命能力,提高对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运用水平是当前士官教育领域发展建设面对的重要课题。

 

火箭军(原第二炮兵)与我校签署人才培养战略协议

  2014年我校开始定向培养火箭军士官人才,学校和部队“双主体”密切合作协同创新,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和习近平主席的“三个绝对”,探索现代士官人才培养规律,提出并按照“军事教育与专业教学并进,军事政治文化训练熏陶与专业理论技术学习应用并重,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成长路线连接”的原则,创建了“教育训练一体化天平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职业技术技能的能力目标”的课程体系及“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四级实践教学体系和“以政治文化熏陶为基石”的军政训练教育体系,按照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实施“行动导向,载体教学”,培养适应部队现代化、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的“向部队靠拢,向实战聚焦,岗位上过得硬,战场上打得赢”的火箭军士官人才,形成了“政治合格、专业过硬、作风优良、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推进了士官履行使命能力的提升,探索出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士官人才培养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路径,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完善,取得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首批144名毕业士官生已在基层连队服役。实践证明,通过军地协同创新,走军地融合发展道路,能够培养出实现强军目标需要的现代士官人才。

  二、应用效果

 

我校荣获北京高校第八届国旗护卫队检阅式特等奖

  1.士官生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受到多方面的肯定

  首批144名士官生顺利毕业进入火箭军部队服役,士官生坚定的报国意志、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适岗和组训施教能力,得到了基层连队的普遍认可,多数士官生在关键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国防动员部和火箭军领导多次到校考察指导,认为学校士官生培养与部队士官人才需求高度契合,定位准确、方法得当,具体做法和经验可学、可鉴、可规模推广。成果经验多次在火箭军组织的军地联席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多所院校来校交流研讨士官生培养经验。

  2.士官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明显高于普通高职学生

  由于提高了士官生培养标准,士官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明显升高,也得到了更多的参加北京市和国家级各种比赛的机会。自2015年,士官生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比赛,并获得多个、多项一等奖的好成绩。

 

 

  3.士官生教育管理成效突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士官生在校内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每日严格落实部队《一日生活制度》,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发挥着积极引领作用。

  4.学校国防教育得到广泛关注,获上级业务部门和院校普遍认可

  军校融合发展的校园环境氛围,影响了普通高职学生国防观念的改变,国防教育活动参与率显著提高。2014年以来学校每年有百人以上在校生应征入伍,位列北京高校首位,学校连年获得北京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防教育特色校”。

  5.“军地联合培养士官人才”受到广泛认同,社会影响力较大

  自2014年中央电视台报道我校的定向培养士官签约,到2017年《中国教育报》刊登我校《军民融合发展 共育士官人才》和北京电视台《工匠的摇篮》专题片-报道我校士官生培养情况,对我校通过“融合为基,军地合作共育士官”、“技能为柱,多措并举协调发展”、“素质为梁,军魂引领砺兵砺伍”为军队输智育才的做法给予普遍认同和高度肯定,已成为士官培养的榜样力量。

 

 (作者:赵锋、安江英、王利明、潘晓艳、高强、王玉璐、解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