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学校生物工程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带头人李晔教授带领教学团队走进艾思力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以“课程共建、人才共育”为主题的校企合作交流活动。旨在推进基因工程技术课程改革,为引入企业专家进课堂的“校企合作课”项目奠定基础,标志着生物技术相关专业在产教融合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基因工程技术》本学期入选学校重点支持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项目。交流会上,李晔向艾思力克创始人兼技术总监艾博士详细介绍了课程重构方案。新版课程打破传统学科框架,围绕基因工程产业链的四大核心岗位——基因克隆、载体构建、细胞转染与产物检测,创新设计“基础理论+企业案例+虚拟仿真+实操训练”四维教学模块。李晔现场演示的课程案例引发企业团队浓厚兴趣,李晔表示“我们还希望特别增设企业真实项目库,比如CRISPR-Cas9基因编辑试剂盒制备流程,如果可行的话接下来详细对接企业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的实施,列入本专业的实训项目库。”艾博士高度评价这一改革:“从基因克隆到质检分析的完整工作流教学,精准匹配了行业人才需求,特别是引入行业规范操作标准,这正是企业最看重的职业素养。”
在企业参观环节,艾思力克耗资巨大打造的基因实验服务平台令教师们印象深刻。双方就共建“基因工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达成共识,计划将企业研发的基因编辑质粒设计软件引入课堂教学。校企双方初步拟定合作计划,艾思力克技术骨干将参与课程标准修订,并承担“基因定量PCR检测”等专题授课;同时企业将开放暑期实习岗位,与学校共建“基因工程技术人才孵化站”。
生物技术系主任金丽华教授表示,此次合作是学院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重要实践。新修订的《基因工程技术》课程将于下个学期正式实施,届时艾思力克专家团队将深度参与教学评价,共同开发活页式教材和岗位能力认证体系。

临别时,李晔向企业赠送了学生设计的“基因工程实验流程思维导图”作品集。“期待通过校企协同,让课堂延伸至生产线,把科研论文写在产业需求的第一线。”李教授的话语,道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要义。据悉,该课程改革成果将应用于系部其他专业的相关课程中,包括即将开始的职业本科合成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更多"零距离"上岗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