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这次大赛被媒体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中央领导专门写信致贺和批示。
作为一个职教人,我认为这次大赛有两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点;
1、 首届大赛为何在今年举办?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它的特殊性并不仅仅是疫情,还是因为它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这意味着我们有更充足的底气可以用来改善基层民众的状况,可以让他们更加体面地生活,更加体面地工作。而只有底层民众能够体面地生活,体面地工作,职业教育才可能真正有吸引力。
2、 这次大赛的举办方为何是人社部?人社部是主管全国技工院校和技工培训的单位。但早在2008年教育部就牵头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两个单位围绕着职业教育主导权的争议是公开的秘密。这次人社部举办全国技能大赛可能是在向社会释放一个信号,职业教育由两部分治的情况在短期内将不会改变。人社部将会把对技工教育的主导权牢牢抓在手中。
综合上述两点,从学术的观点看,这很可能意味着职业教育在向技工教育回归。
从历史来看,职业教育很简单,就是培养技术工人的教育。比如被我们一直视为学习楷模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其实就是技工教育,就是现代学徒制。只不过在当时流行的职业教育理论影响下,产生了职业教育这个“名不副实”的称谓。可是,在德国,并没有为名称问题长期争论不休,也没有为断头教育而焦虑,试图搞什么类型教育,构建什么可以和普通教育平起平坐的职业教育体系。因为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在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土壤中慢慢生长起来,从萌芽到正式的命名经过了百余年的自然演化史。
但我国则不同,我国是职业教育的输入国。所谓输入,就会存在和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包括语言习惯是否相合的问题。因此,我国职业教育一直是概念先行,不断在构建体系。我国的职业教育是“造”出来的。自19世纪末始,几乎所有有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实业家,比如严复、张之洞、蔡元培、黄炎培等,都参与了职业教育的争论。从西艺西技到实业教育、从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从职业教育到技术教育、从职业技术教育再到职业教育,讨论了上百年,浪费了多少精力,浪费了多少智慧,当然,也产出了多少论文、多少课题、多少大师!
可是,什么是职业教育呢?仍然是一头雾水。今天所讨论的一切无非是对上个世纪初职业教育的先贤们争论的重演而已。看起来热热闹闹,新名词新概念满天飞,其实仍停留在原点。而且由于把职业教育延伸到了本科以上层次,职业教育这个概念更是乱得一塌糊涂。
不管从事什么研究,历史是最基本的学科和出发点。前边我已经说过,从历史来看,职业教育就是技工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常识。而那些概念化的职业教育脱离了这个常识,因此才会越争越乱。
要想职业教育好,很简单,职业教育就应该回归常识,回归技工教育。
职业教育回归技工教育,就可以目标简单明确,免掉不必要的争论。
我还有一个“非理性”的建议——将所有的高职统统改为技师学院,将正在试点的所谓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统统改为高级技师学院。
我知道这样的建议会招骂,但若站在为国育才的角度看,可能唯有如此,方能迎来职业教育真正的春天!
文章来源于那年的大学 ,作者孟景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