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遇上二十大”| 王英明:用技术为美好生活赋能

发布时间: 2023年04月04日 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

是时代的召唤

也是青年人的使命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

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委宣传部推出

“二十岁遇上二十大”特别策划

讲述电科学子

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能

把自己的青春融入国家发展的

奋斗故事

今天让我们走近

生物工程学院王英明的追梦之路

牢记为农初心践行社会责任

为乡村振兴贡献个人力量

是王英明坚定响亮的青春誓言

王英明是2020级生物工程学院生物产品检验检疫专业学生,中共预备党员。出生在北京郊区的王英明,从小就有跟着家里长辈种麦子、收玉米的生活经历,对农村有着特别的感情,希望有一天能够用掌握的技术和知识建设家乡,用满腔热忱和实际行动去振兴家乡。于是,在大学二年级时,他主动加入了生物技术系沈荣教授的课题组,参与农作物秸秆发酵制沼气的研究项目,开启了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经济效益的探索之路,在京华大地上用专业技术奋力书写成长的青春实践。



秸秆是农业生产中数量最大的副产品,通过发酵技术可以将秸秆制成沼气,转化为清洁、高效、便捷的廉价能源。但由于秸秆成分中缺少氨磷,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现在的技术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王英明参与的课题就是为了开发出便捷、经济的秸秆发酵技术,把“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变为能源。

为了研究水质对于农作物秸秆发酵沼气的影响,2021年暑期,王英明和课题组成员对北京市劣五类河的水环境开展检测。小中河、小龙河、凤河、刺猬河......那个夏天,王英明(与他的队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跑了220多公里,顶骄阳冒大雨,实地采集了24份水样,做了1000份水质相关的调查问卷,2000份秸秆处理相关的调研问卷。回到学校,他们便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开始检测,常常为了得到一个高效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做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离开。



王英明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很热爱我的专业,就不会觉得枯燥,每次实验结果出来的时候,我都很有成就感,”今年,王英明继续开展零价铁、中性红等添加剂对于农作物秸秆的研究,利用低廉的材料和简易的设备,创新在利用厌氧发酵技术提高了生物质能在农作物秸秆和产生沼气的利用效率,通过加入添加剂可以使沼气产气量提升54%。该项目还获得了1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北京市“青年服务国家”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奖,北京高校师生“双百行动计划”优秀项目和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前不久,在“青年团结参与共促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日青年对话会活动中,王英明作为代表进行了项目展示。

一节玉米秆,一个小课题,打开了王英明的新世界。对于未来,王英明希望能够获得升本的机会,并努力考取硕士研究生,在生物检验检疫领域继续深造,以专业技能促进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赋能美好生活,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和担当。



版权所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

邮编:100176

京ICP备140539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30102010493

不良信息举报:wzjd@bpi.edu.cn

官方微信

企业微信

信息平台 邮件系统 图书馆 人才招聘 教务系统 书记/院长信箱 办事服务

“二十岁遇上二十大”| 王英明:用技术为美好生活赋能

发布时间: 2023年04月04日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

是时代的召唤

也是青年人的使命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

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委宣传部推出

“二十岁遇上二十大”特别策划

讲述电科学子

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能

把自己的青春融入国家发展的

奋斗故事

今天让我们走近

生物工程学院王英明的追梦之路

牢记为农初心践行社会责任

为乡村振兴贡献个人力量

是王英明坚定响亮的青春誓言

王英明是2020级生物工程学院生物产品检验检疫专业学生,中共预备党员。出生在北京郊区的王英明,从小就有跟着家里长辈种麦子、收玉米的生活经历,对农村有着特别的感情,希望有一天能够用掌握的技术和知识建设家乡,用满腔热忱和实际行动去振兴家乡。于是,在大学二年级时,他主动加入了生物技术系沈荣教授的课题组,参与农作物秸秆发酵制沼气的研究项目,开启了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经济效益的探索之路,在京华大地上用专业技术奋力书写成长的青春实践。



秸秆是农业生产中数量最大的副产品,通过发酵技术可以将秸秆制成沼气,转化为清洁、高效、便捷的廉价能源。但由于秸秆成分中缺少氨磷,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现在的技术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王英明参与的课题就是为了开发出便捷、经济的秸秆发酵技术,把“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变为能源。

为了研究水质对于农作物秸秆发酵沼气的影响,2021年暑期,王英明和课题组成员对北京市劣五类河的水环境开展检测。小中河、小龙河、凤河、刺猬河......那个夏天,王英明(与他的队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跑了220多公里,顶骄阳冒大雨,实地采集了24份水样,做了1000份水质相关的调查问卷,2000份秸秆处理相关的调研问卷。回到学校,他们便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开始检测,常常为了得到一个高效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做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离开。



王英明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很热爱我的专业,就不会觉得枯燥,每次实验结果出来的时候,我都很有成就感,”今年,王英明继续开展零价铁、中性红等添加剂对于农作物秸秆的研究,利用低廉的材料和简易的设备,创新在利用厌氧发酵技术提高了生物质能在农作物秸秆和产生沼气的利用效率,通过加入添加剂可以使沼气产气量提升54%。该项目还获得了1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北京市“青年服务国家”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奖,北京高校师生“双百行动计划”优秀项目和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前不久,在“青年团结参与共促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日青年对话会活动中,王英明作为代表进行了项目展示。

一节玉米秆,一个小课题,打开了王英明的新世界。对于未来,王英明希望能够获得升本的机会,并努力考取硕士研究生,在生物检验检疫领域继续深造,以专业技能促进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赋能美好生活,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和担当。

链接



官方微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

邮编:100176

京ICP备05039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1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