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胡亦:做学生的引路人,排坚克难,建设团队

发布时间: 2016年01月08日 文章来源:

“走在职业教育的路上”——人物专访

做学生的引路人,排坚克难,建设团队

——专访我校电信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系主任胡亦

 

 

 

    他,工作近二十年,一路走来的教育路充满着激情与梦想。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但他在讲台上,在实训室里挥舞着生命的精彩。他把最宝贵的青春岁月献给了自己最钟爱的教育事业,他就是电信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系主任胡亦。 

    

  引路者 与爱同行 

  当谈及为何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时,胡亦老师心中不仅泛起阵阵涟漪,他说因为“教师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学生的命运,这点是其他工作所不能比的”。在胡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加深了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情愫。电子技术系有一名2010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学习兴趣也不高,但任课老师发现他动手能力特别强,尤其在电路这方面很有天分。在2011年的全国技能大赛上,有一个 “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赛项,老师们觉得这个同学很适合参加这项比赛,于是积极动员他参赛。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下,这位同学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这也是电信工程学院第一次拿到国赛的一等奖。这件事也改变了他的命运:从学校毕业后,他便进入诺基亚公司从事手机维修工作,后来又“人往高处走”辗转到其他更好的部门和企业,现如今他已成为北京锤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骨干,未来发展一片光明。学生自己不禁感叹,如果不是老师的帮助,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人生轨迹。 

  教师是一个“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相结合的职业,对“每一位学生关爱包容,责任在心”是教师的职责所在。爱是教育的灵魂,有爱的教育如一汪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将这份爱化为一个个具体可观可感的行动,对学生而言,那将是迷雾中的灯塔,是救赎,是归宿,更是希望。如今,胡亦老师在三尺讲台上精彩演绎着自己的教师生涯,用一颗赤诚的心去铺就学生的成才之路,不仅解学生的学业之惑,还全心全意地解他们的思想、人生之惑。教学中,他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上课一两周后,还会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上课情况。胡老师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迅速提高。 

    

  勇于尝试 排坚克难 

  自2010年电信工程学院成立至今,胡亦老师任电子系主任已有5年。用胡老师的话说,这五年学校发展很快,层次不断提高,这对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压力,更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排坚克难,激流勇进。面对伴随学校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压力,胡老师认为,教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要与专业前沿接轨,紧跟发展步伐。 

  FPGA是胡老师现在所授的一门专业课,他坦言这门专业课所涉及的知识更新快,授课难度较大。为把最先进的技术传授给同学们,胡老师把从培训、论坛上得到的最新讯息,以及与业内人士沟通了解到的国内外最新动态带到课堂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面对国内外不同的职业教育环境,胡老师认为,老师们需要尝试不同的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而这对教师的适应能力也提出较高要求。 

  电信工程学院近年来多次邀请德国职教专家为老师们做培训,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固然先进,但胡亦老师认为德国的教学方法在中国可能会“水土不服”,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把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融入自己的职教课堂,需要做哪些改进。现在的学生大多90后,他们的观念新、思维新,善于接触新鲜事物,老师如果不跟学生保持同步,就会落伍,所以老师也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胡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能随时接触、了解并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保持良好心态,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十分关键。 

    

  建设团队  硕果累累 

  团队建设的最大意义就是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团队所有成员的集体智慧,提升团队成员的凝聚力,一起思考,并集合团队成员间的优点,取长补短,通过集体的努力来实现共同目标。对此,胡亦老师体会较深。他说,有次他跟朋友感叹垃圾分类没效果,但朋友却说他所在的小区做得很好。小区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定期上门分发垃圾袋,指导大家如何分类,但刚开始大家还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负责垃圾管理的人就把没分类的垃圾又倒出来重新分类。久而久之,住户们因给别人增添诸多麻烦而感到歉意,便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胡老师由此感悟到:“让大家做事情、完成任务,一是首先要为大家创造良好条件;二是条件创造好了,就要用实际行动去感化大家,带动大家一起做,良性循环。这两点要是做到了,绝大部分团队都可以建设好。” 

  在胡老师担任电子系系主任期间,他一直以这两条为团队建设的准绳。每次系里有老师、同学参加比赛时,胡老师都会想尽办法为解决设备、器材的问题,为大家创造良好条件,解决后顾之忧。然后,他主动和一些骨干成员带头行动做好比赛准备,营造团队氛围,凝聚人心,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各自专长。这种做法效果十分明显,参与的老师原先是寥寥数人,而现在则基本全部都积极参加。不光老师们积极,学生们看到老师的不断努力,看到师哥师姐取得的好成绩,心里也很激动,参赛也十分踊跃,大家齐心协力,为校争光。 

  2006年电子系师生首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成绩并不理想,但他们没有放弃,经过不断努力摸索,2011年终于摘得全国高职组一等奖的桂冠,从此之后成绩都非常好。去年的北京市比赛,更是包揽了北京市高职一等奖,以及二等奖的绝大部分;另外,还有三组参加了本科组的比赛,都获得了一等奖。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在今年暑假8月份正式开赛,但不巧的是正赶上电信工程学院搬家,所以实验培训条件有限,可学生的兴致却很高,共有16支队伍,48人报名参赛。老师们考虑到今年的实际条件和情况,想动员大家明年再参赛,没想到这一动员反倒增加了一支参赛队伍。虽然今年条件有限,但看到同学们这么积极、努力,老师们都很欣慰。可见,良好的氛围和优异的获奖成绩就是对胡亦老师那两条团队建设法则的完美诠释。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向善也。”《学记》道出了“教育”一词的本质和真谛 ,更对教师的使命给出了诠释,即通过“施教”完成知识、智慧和“善”的传承。 近年来,电信工程学院师生积极参加各类市级、国家级以及行业的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管,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学院争得荣誉的同时也增强了学院的知名度和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他们已经将参加大赛作为提升自身技能、才干的重要途径,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训练中打牢理论基础、练就操作技能、展示专业才能,学生的积极参与使老师们也更加干劲倍增。新学期悄然开始,电信工程学院也搬进新家,宽敞明亮的大楼,一流的实训设备,全体师生们正踏上新的征程。 

    

    

    

    



版权所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

邮编:100176

京ICP备140539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30102010493

不良信息举报:wzjd@bpi.edu.cn

官方微信

企业微信

信息平台 邮件系统 图书馆 人才招聘 教务系统 书记/院长信箱 办事服务

【人物专访】胡亦:做学生的引路人,排坚克难,建设团队

发布时间: 2016年01月08日文章来源:

“走在职业教育的路上”——人物专访

做学生的引路人,排坚克难,建设团队

——专访我校电信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系主任胡亦

 

 

 

    他,工作近二十年,一路走来的教育路充满着激情与梦想。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但他在讲台上,在实训室里挥舞着生命的精彩。他把最宝贵的青春岁月献给了自己最钟爱的教育事业,他就是电信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系主任胡亦。 

    

  引路者 与爱同行 

  当谈及为何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时,胡亦老师心中不仅泛起阵阵涟漪,他说因为“教师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学生的命运,这点是其他工作所不能比的”。在胡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加深了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情愫。电子技术系有一名2010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学习兴趣也不高,但任课老师发现他动手能力特别强,尤其在电路这方面很有天分。在2011年的全国技能大赛上,有一个 “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赛项,老师们觉得这个同学很适合参加这项比赛,于是积极动员他参赛。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下,这位同学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这也是电信工程学院第一次拿到国赛的一等奖。这件事也改变了他的命运:从学校毕业后,他便进入诺基亚公司从事手机维修工作,后来又“人往高处走”辗转到其他更好的部门和企业,现如今他已成为北京锤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骨干,未来发展一片光明。学生自己不禁感叹,如果不是老师的帮助,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人生轨迹。 

  教师是一个“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相结合的职业,对“每一位学生关爱包容,责任在心”是教师的职责所在。爱是教育的灵魂,有爱的教育如一汪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将这份爱化为一个个具体可观可感的行动,对学生而言,那将是迷雾中的灯塔,是救赎,是归宿,更是希望。如今,胡亦老师在三尺讲台上精彩演绎着自己的教师生涯,用一颗赤诚的心去铺就学生的成才之路,不仅解学生的学业之惑,还全心全意地解他们的思想、人生之惑。教学中,他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上课一两周后,还会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上课情况。胡老师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迅速提高。 

    

  勇于尝试 排坚克难 

  自2010年电信工程学院成立至今,胡亦老师任电子系主任已有5年。用胡老师的话说,这五年学校发展很快,层次不断提高,这对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压力,更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排坚克难,激流勇进。面对伴随学校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压力,胡老师认为,教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要与专业前沿接轨,紧跟发展步伐。 

  FPGA是胡老师现在所授的一门专业课,他坦言这门专业课所涉及的知识更新快,授课难度较大。为把最先进的技术传授给同学们,胡老师把从培训、论坛上得到的最新讯息,以及与业内人士沟通了解到的国内外最新动态带到课堂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面对国内外不同的职业教育环境,胡老师认为,老师们需要尝试不同的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而这对教师的适应能力也提出较高要求。 

  电信工程学院近年来多次邀请德国职教专家为老师们做培训,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固然先进,但胡亦老师认为德国的教学方法在中国可能会“水土不服”,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把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融入自己的职教课堂,需要做哪些改进。现在的学生大多90后,他们的观念新、思维新,善于接触新鲜事物,老师如果不跟学生保持同步,就会落伍,所以老师也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胡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能随时接触、了解并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保持良好心态,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十分关键。 

    

  建设团队  硕果累累 

  团队建设的最大意义就是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团队所有成员的集体智慧,提升团队成员的凝聚力,一起思考,并集合团队成员间的优点,取长补短,通过集体的努力来实现共同目标。对此,胡亦老师体会较深。他说,有次他跟朋友感叹垃圾分类没效果,但朋友却说他所在的小区做得很好。小区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定期上门分发垃圾袋,指导大家如何分类,但刚开始大家还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负责垃圾管理的人就把没分类的垃圾又倒出来重新分类。久而久之,住户们因给别人增添诸多麻烦而感到歉意,便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胡老师由此感悟到:“让大家做事情、完成任务,一是首先要为大家创造良好条件;二是条件创造好了,就要用实际行动去感化大家,带动大家一起做,良性循环。这两点要是做到了,绝大部分团队都可以建设好。” 

  在胡老师担任电子系系主任期间,他一直以这两条为团队建设的准绳。每次系里有老师、同学参加比赛时,胡老师都会想尽办法为解决设备、器材的问题,为大家创造良好条件,解决后顾之忧。然后,他主动和一些骨干成员带头行动做好比赛准备,营造团队氛围,凝聚人心,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各自专长。这种做法效果十分明显,参与的老师原先是寥寥数人,而现在则基本全部都积极参加。不光老师们积极,学生们看到老师的不断努力,看到师哥师姐取得的好成绩,心里也很激动,参赛也十分踊跃,大家齐心协力,为校争光。 

  2006年电子系师生首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成绩并不理想,但他们没有放弃,经过不断努力摸索,2011年终于摘得全国高职组一等奖的桂冠,从此之后成绩都非常好。去年的北京市比赛,更是包揽了北京市高职一等奖,以及二等奖的绝大部分;另外,还有三组参加了本科组的比赛,都获得了一等奖。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在今年暑假8月份正式开赛,但不巧的是正赶上电信工程学院搬家,所以实验培训条件有限,可学生的兴致却很高,共有16支队伍,48人报名参赛。老师们考虑到今年的实际条件和情况,想动员大家明年再参赛,没想到这一动员反倒增加了一支参赛队伍。虽然今年条件有限,但看到同学们这么积极、努力,老师们都很欣慰。可见,良好的氛围和优异的获奖成绩就是对胡亦老师那两条团队建设法则的完美诠释。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向善也。”《学记》道出了“教育”一词的本质和真谛 ,更对教师的使命给出了诠释,即通过“施教”完成知识、智慧和“善”的传承。 近年来,电信工程学院师生积极参加各类市级、国家级以及行业的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管,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学院争得荣誉的同时也增强了学院的知名度和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他们已经将参加大赛作为提升自身技能、才干的重要途径,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训练中打牢理论基础、练就操作技能、展示专业才能,学生的积极参与使老师们也更加干劲倍增。新学期悄然开始,电信工程学院也搬进新家,宽敞明亮的大楼,一流的实训设备,全体师生们正踏上新的征程。 

    

    

    

    

链接



官方微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

邮编:100176

京ICP备05039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1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