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媒体聚焦

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北京日报】魏玉辉 门头沟区清水镇椴木沟村驻村第一书记 10天建一桥

发布日期:2023-09-08

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

分享:

2023年9月7日,北京日报报道了我校驻门头沟区清水镇椴木沟村第一书记魏玉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全力开展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内容,以下是报道全文:






见到魏玉辉的那天,他刚从水灾后重建现场回来,这是他一个月来第一次回家。作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派驻门头沟区清水镇椴木沟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原本的回家时间是一周一次。

魏玉辉一撸袖子,露出的皮肤比常人黑好多。“桥已经架起来,外面的东西能运进来,重建工作就快了。”魏玉辉说。

椴木沟村分为椴木沟新村和老椴木沟村两部分。建桥,是椴木沟新村村民灾后最关心的。椴木沟新村依山而建,东南西三侧全都是山,北侧是清水河,一座百余米长的漫水桥连接了村子和河对面的109国道。村民用水,也是将对面村子的水通过桥下水管引到村内水塔。村民想出村,这座小桥是必经之路。

7月30日,洪水冲来,黄色的泥水瞬间卷走了桥面。村民发现桥没了急得团团转。“放心,肯定能修好。”魏玉辉安慰大家,实际他心里比谁都急,“我们村还有4个瘫痪在床的老人,一个怀孕8个月的孕妇。桥这么一毁,他们要是有事咋办?”

8月2日,水还没退,魏玉辉和村书记就涉水到镇里汇报情况。但当时全区洪灾严重,修桥这件事,镇里也顾不上。

只有自己想办法了。魏玉辉和村书记商议,在老桥基旁边重新铺设管道,先搭个临时桥。二人兵分两路,一个负责与河北接洽涵管,一个在村内保障村民生活。

魏玉辉带着村子里的100多人,在村头的工区搭建了一个临时饭堂,烧火做饭。魏玉辉前脚扛着扫把清淤,后脚就掌起了勺。他办事利落,又喜欢和村民唠家常,“大锅饭”很快冒出热气,村民们也都被他逗乐了。

8月7日,12根涵管从河北送来。“来吧,咱们铺上!”魏玉辉带头,和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项目第十工区的工人们一起铺完了涵管。这时,他发现一个大问题,涵管的宽度和排水管道都达不到要求,即使是临时桥,这个尺寸也依然不够宽。村两委决定,再加12根。

8月8日,魏玉辉在日记里写道:这是最忙的一天。

早上6点刚过,魏玉辉就穿过没到大腿的水,到河对面接新加的涵管。然而等了近1个小时,运送涵管的车辆迟迟没来。“村里的通信还没有完全恢复,是不是迷路了?”想到这里,魏玉辉又往山里走了8公里,终于找到正在问路的司机。

涵管顺利到达,为村里道路清淤的解放军战士也即将来村。魏玉辉赶着去迎接,结果水太急,直接冲走了他的一只拖鞋。河道里的石子分外硌脚,魏玉辉只能强忍着疼走过去。

下午5点,桥梁冲毁第10天,临时桥建好了,清淤也完成了。村民自发欢送解放军,看着他们从临时桥上大步走出。魏玉辉底气十足地跟村民说:“解放军走过的桥,你们就放心吧!”

8月9日,方便面、矿泉水、饼干等生活物资从桥上送进了村;8月10日,水管临时在桥边搭了起来,满载物资的两辆皮卡车和一辆单排货车也进来了。椴木沟新村一点点恢复起来。

“重建总是要有过程的,未来临时桥肯定会下岗,还会有更结实的正式桥。”在家短暂歇歇脚,魏玉辉又回到了紧张的灾后重建工作中。


【北京日报】魏玉辉 门头沟区清水镇椴木沟村驻村第一书记 10天建一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