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4日,亦城时报报道了我校李宁魔术艺术学院的相关内容,以下是报道全文:
在经开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电科”)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学院,学生们除了文化课外,所学更多的是怎么设计与魔术相关的装置,如何为观众表演中国魔术……这里就是李宁魔术艺术学院。
在位于朝阳区觽堂当代艺术馆的工作室中,李宁细数着自己与魔术打交道的过往,也构思着如何将30公里外的李宁魔术艺术学院打造成中国的“魔法学院”,培养出更多国产的“哈利波特”——中国魔术艺术领域的高素质从业人才。2018年,携手北电科创建李宁魔术艺术学院。身为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魔术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演员的李宁,执着地要将中国魔术这门包罗万象的古老艺术广泛传播下去,并在不断创新中走出人才培养的通天大道。
寻得重要路标
2000多年前,汉武帝举办的宫廷盛会中就出现了魔术表演的身影。在艺术经年累月的发展中,一代代的魔术师用一件件经典作品印证着中国魔术的博大精深、诠释着深邃的中国魔术精神。中国的魔术精神是什么?“我认为是,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想象之中、意料之外。”李宁坦言,这16个字中潜藏着中国魔术艺术千年不衰且愈加繁荣的密钥。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魔术更是如此。李宁用多年的表演生涯为这句话写下了生动注脚。李宁在魔术舞台上创造了太多传奇,这背后正是在早已夯实功底却依然鲜见舞台成果后,计划放弃时的不甘、临近崩溃时的坚持、似被禁锢时的突破交织在一起,“顿悟”出了绝境逢生的“路标”。“让传统技艺代代相袭、文化遗产世世延承是我们的责任,而创新与突破是让魔术艺术超越时代保持经久不衰的不二法门。”李宁说道。
终得累累硕果
《移形幻影·三变》是李宁从艺多年最为满意的作品,其内核正是“创新”。“三变”将传统的国粹绝活变脸与舞台魔术中的更衣和变伞三个独立的魔术技巧进行有机融合,在多次瞬间同步变换中展示出深厚的功力与空前的巧思。神秘东方色彩的创意开创了魔术表演的先河,同时也突破了国际舞台上魔术师快速更衣时间的极限,这项技术和表演效果至今仍被世界各地的魔术师乃至戏剧、曲艺等领域纷纷效仿和应用。最终,这一原创魔术作品《移形幻影·三变》荣获了国内魔术界最高比赛的“金菊奖”金奖及多个国内赛事的大奖。在2001年,李宁凭借此作品又荣获第十六届蒙特卡罗世界魔术比赛总冠军“金魔棒”奖,他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亚洲华人魔术师。
2004年,由李宁领衔主演的全国首台情景魔术专场《李宁魔法传奇》,引领了中国魔术晚会由“拼盘化”向“主题化”的演变,同时通过与美国拉斯维加斯著名魔术道具研发公司的合作,策划研发了许多国内前所未见的魔术道具和作品,展示了当时国内外魔术艺术发展的最新成果;2012年,央视及湖北卫视现场直播了李宁表演的大型户外魔术《穿越长江》,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坚持“创新”和勇于“突破”让李宁在魔术艺术道路上不断攀登、取得了累累硕果。
开得领域先河
李宁把重心从创作与表演转移到了对年轻魔术人才的培养上。2018年,李宁在北电科创建了李宁魔术艺术学院,首次将魔术专业融入大学教育体系,推动在2021年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新增了“现代魔术设计与表演”专业,向北京市教委申报落地北电科开办此专业,开创了中国乃至国际魔术高等教育的历史先河,堪称中国魔术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举不但填补了世界上魔术艺术学历化人才培养的空白,李宁也因此成为了中国魔术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据介绍,李宁魔术艺术学院所开设的“现代魔术设计与表演”专业学制三年,开设舞台魔术、近景魔术、道具制作、魔术史论以及各类通识课程。专业引入“现代学徒制”,采取“因材施教”的模块化教学,培养素质全面、一专多能的魔术职业化人才。
这个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我们每年所招的学生数量对比中国魔术行业需求来说供不应求;合作方面,学院已经与多家国有杂技院团和华侨城欢乐谷等大型文旅企业签订定向培养意向函,为专业学生们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践与就业机会。现代魔术设计与表演专业将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于魔术专业的未来,李宁充满信心。
愿与亦城再结缘
近日,以李宁为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的“双彩堂戏法”被认定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彩堂戏法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法中独具魅力的一支,由清末戏法艺人韩敬文、金世文、付兴文等人创立,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古代,“彩”指杂技、马戏、魔术等游艺业,“堂”是旧时行业组织的名称,戏法是对中国传统魔术的一种别称。“双彩堂戏法”的名称由此而来。古老艺术的焕发青春也让李宁有了更深的思考。
“中国魔术文化的传承需要各行各业的参与,尤其是在中小学的青少年中广为传播。我希望能够与北京亦庄深入结缘,将魔术带进区内更多的学校、企业和社区,让更多喜欢魔术的人接触到正统纯粹的中国魔术艺术。”李宁充满希冀地说。
【亦城时报】亦城有家魔术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