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与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学依托“中文学习测试中心”,联合开展“国际中文教育与文化推广”工作。作为中非教育合作的又一实践,该项目以中文教学为纽带,以文化互鉴为内核,通过多维创新教学模式、定期跨国教研协作及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搭建起跨越山海的文化桥梁,为深化中非人文交流注入新动能。
创新教学模式,激活中文学习内生动力
在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统筹安排与指导下,基础教育学院以外语教学部和语文教学部持有”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的老师为主体,组建学校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学”中文学习测试中心“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团队,首批赴该中心授课的教师为基础教育学院张玉双。在中心授课期间,张玉双注重将传统教具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打造“虚实结合”的多维课堂,利用拼音挂图、识字学习机等实体教具夯实基础,通过自主研发的“文字结构足球赛”在线游戏将汉字笔画学习转化为趣味竞技,激发学生主动性,借助人工智能语音纠错系统提供精准辅导,助力学生快速掌握发音技巧。教师三周内高效完成该校商管学院(简称ENCG)10个教学班、680名学生,每周每班2小时的中文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实现从中文零基础到能用中文完成简单日常会话的跨越式语言能力提升。课程结束后,学生自发誊写《春晓》等古诗并在当地社交媒体分享,校园内“中文学习热”持续升温。

跨国教研协作,携手共促教学质量提升
学校教学团队定期开展境内外线上、线下集体备研,研究确定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共同准备教学资源,为一线授课教师提供坚实的教学保障。授课教师抵达摩洛哥后,与哈桑一世大学教研团队每周召开专题会议,结合学生语言基础与文化认知差异,密切沟通,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摩洛哥著名中摩文化研究专家、《今日中国》读者俱乐部主席Dr. Fouad Larhzizer参与课堂观摩,从跨文化传播视角与张玉双老师开展交流,助力提升课程适配性。教研协作不仅提升了此次境外国际中文教学质量,更开创了跨国教研新范式。

文化互鉴交融,书写中非友谊新篇章
两校围绕2025年“国际中文日”举办主题为“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吸引1700余人次参与。哈桑一世大学校长Abdellatif Moukrim在文化体验活动筹备之初表示:“非常期待能在哈桑一世大学的校园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光彩。”哈桑一世大学副校长BouchaibManoun教授、商管学院院长Rachid Oumlil教授等校方代表全程支持活动筹备。
系列活动以“虚实联动”为特色,线下通过书法、民俗体验、剪纸等展示“可触摸的中国”,线上借助云端技术呈现汉字溯源与我校茶艺社谷雨茶烹制流程,打破地域与时空界限,实现云端联动、文化共鸣。活动期间,哈桑一世大学近400名师生一起创作了5米长的《中国二十四节气》艺术画卷。
系列活动收官之际,正值2025年“数字北非”技能挑战赛闭幕式,正在哈桑一世大学出访的我校校长王伟一行和参加挑战赛的各国师生一起欣赏了《中国二十四节气》艺术画卷。画卷的惊艳亮相引来会场各国人员阵阵惊叹,王伟现场将画卷赠予哈桑一世大学,它不仅是“中文学习测试中心”学生中文学习的成果汇报,更是两国教育合作与友谊的永恒见证。

成果备受瞩目,打造国际合作新标杆
摩洛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学校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学“中文学习测试中心”国际中文教育与文化推广工作。当地主流媒体SATV.MA在报道中指出:“此举措帮助学生以新语言和文化打开知识之门,使学生能够面对全球挑战”。张玉双的开班教学视频在授课学院ENCGSettat官方账号平台点击量迅速飙升并登顶榜首,成为“最受欢迎”视频。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学“中文学习测试中心”为两校教育合作提供了生动实践。未来,学校会继续选派优秀师资赴“中文学习测试中心”开展国际中文教学,以语言为介、以文化为媒、以教育为桥,深化与非洲高校的合作,为促进中非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