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至25日,人工智能赋能高职大思政建设暨全国高职院校“宝藏大学”研讨会在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青年报社与我校联合举办,旨在围绕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大思政建设及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开展深入研讨。

24日上午,研讨会正式开幕。学校党委副书记徐江波在致辞中介绍了北职大近年来紧抓职业教育改革机遇推动办学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构建智能化育人新生态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精准化、个性化育人效果需要破解的时代命题。在探索大思政育人的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各个环节,以科技连接专业教育与理想信念,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助力他们成就出彩人生。他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与全国高校同仁携手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学校大思政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合力推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取得新成效。

中国青年报社社长曾锐在讲话中指出,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此次研讨会旨在汇聚全国高职院校智慧,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挖掘院校在“思政育人、产教融合、就业竞争力”等维度的特色成果,搭建经验交流平台,助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他表示,中国青年报社将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与大思政紧密结合,长期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宣传好、赋能好、支撑好三个维度服务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事业发展,未来报社将继续携手高职院校,弘扬工匠精神,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开幕式上,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吴湘韩发布了全国高职院校“宝藏大学”征集展示活动入围案例名单。此次活动于去年10月发起,面向高职院校征集思政育人、产教融合、就业竞争力三类创新案例成果,旨在展现高职院校的办学风采,塑造职业教育品牌,经审核推荐,共有153项案例入围,我校共有3项入围。

在专家报告环节,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书林深入剖析了数媒技术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多元价值,呼吁高职院校以“智能化育人生态”为核心,构建“技术赋能、价值引领、实践导向”的新型思政教育体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主任、教授,教育部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专家张智强调了思政课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充分彰显思政课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加强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循序渐进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等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建议。教育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山东理工大学思政课教师、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岳松分析了当代中国舆论场和大模型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并详细阐述了AI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向、工作路径和增效抓手。金山办公职业教育总监时建伟现场展示了AI助力教育智能化建设成果,为高职院校在利用AI推动思政教育创新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韩宁,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敏,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廖金宝,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蒋百平,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吴欣,济南职业学院宣传部长菅娉娉,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华生,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柏向阳分别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主旨发言,交流探讨在思政育人、产教融合及提升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创新实践经验和特色做法。
在分论坛上,数十位高职院校代表进行了“宝藏大学”案例分享。

25日,与会人员先后调研了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及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会人员来到我校汽车工程学院百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中试基地、航空工程学院飞机维修实训基地、艺术设计学院师生艺术创作展厅,深入了解学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对学校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赞扬。与会人员参观了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环节,体验以“天工”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技术的颠覆性突破与产业应用成果,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中国智造”的时代脉搏。
举办全国性职业教育高端峰会,积极搭建全国性对话平台,构建交流协作“创新走廊”,彰显了崭新的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对标国家战略需求的卓越办学实力,向外界展示了学校引领职教改革的创新活力和具有北京特色的现代职教发展范式,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未来学校将持续聚焦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聚焦“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时代命题,与全国高职院校深化合作,通过经验互鉴、智慧共享与思想碰撞,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北职大方案”,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