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动态

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图书馆成功举办20世纪50-60年代馆藏特展活动

发布日期:2025-04-28

文章来源:图书馆

分享:

春日书香漫校园,泛黄书页载春秋。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为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让沉睡的馆藏焕发新生,我校图书馆精心策划的“旧书新韵·阅悟时光——20世纪50-60年代馆藏旧书展”主题活动在图书馆二层如火如荼的进行。活动以精选珍稀旧书、打造多元互动体验为核心,引领师生穿越时空隧道,感受那个时代独有的精神风貌与文化魅力。

步入图书馆二层展厅,带着岁月包浆的图书阵列宛如时光长廊,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带领大家触摸半个多世纪前的文化脉搏。泛黄的《红岩》《青春之歌》书页上,斑驳的借阅卡记录,无声诉说着几代师生的阅读故事;马列哲学著作的铅印文字间,跃动着特殊年代的思想光芒;科普读物中,手绘插图和密密麻麻的笔记,记录着老一辈求真务实的身影。这些书籍不仅是文字载体,更是历史的“活化石”。展览特别设置开放式阅览区,所有图书均可自由翻阅、自助借阅,真正实现了“让文献走进读者”。展览期间,《青春之歌》《创业史》《红旗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经典作品成为热门,一位同学捧着《青春之歌》感慨,“摸着书页上的折痕,好像能听见那个年代青年们的心跳。”本次展览首次集中展示我馆20世纪50-60年代馆藏图书900余册,其中不乏首版首次印刷的珍品,具有极高的馆藏价值。

为增强展览的参与性与感染力,图书馆设计四大互动板块,将静态书展转化为动态文化体验。东侧展厅观影区,每日滚动播放《青春之歌》《红岩》等经典改编影片,斑驳胶片质感与数字修复技术碰撞出独特的观影体验;西侧展厅“寻踪觅迹”照片墙成为热门打卡点,不少上年纪的教职工在斑驳的借阅卡记录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兴奋地分享着当年的阅读故事,并向周围读者介绍借阅卡在传统借书模式中的重要作用。而“时光留痕”互动墙则成为情感交流的驿站。有读者留言:“如果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愿携《创业史》共赴北大荒”;也有读者在“找回青春”下留言:“青春找不回,只能用来怀念”。


20250424图书特展活动2.jpg

在世界读书日当天,“寻踪觅迹”活动掀起热潮。参与者从书封照片墙随机抽取借书条,根据书名与索书号线索展开“寻宝之旅”,在探索中感受书籍的魅力与价值。


20250424图书特展活动1.jpg

纸页虽泛黄,铅字永流传。那些承载着理想与热望的纸页,早已超越物质形态的局限,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坐标。我校图书馆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耕文献资源建设,让更多沉睡的馆藏“活”起来,走进广大师生的视野,为传承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为我校“建本创高”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