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行政楼504举行“第6期读书分享交流会暨‘形势与政策’备课会”,为新学期的教学和科研蓄能聚力。

此次分享会旨在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和时代新书,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探讨其在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六位教师围绕各自精选的书籍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其他老师也积极参与交流发言,现场气氛热烈。
分享会开始,首先由徐宝剑老师为大家分享《过劳时代》一书。他结合当前社会现状,分析了过劳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揭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随后,安慧影老师以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理论基础,从家庭、私有制的产生过程中分析妇女解放道路。李辉老师分享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重要性。

刘海芳老师为大家介绍《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一书,指出“修昔底德陷阱”概念反映了美国的话语霸权,应批判地看待,书中一些中美比较的数据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任皞老师分享了纪实作品《掷地有声:山西扶贫故事》,书中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扶贫攻坚中的伟大实践和显著成效,展现了扶贫工作者的伟大。最后,李梅老师谈了阅读《强者破局》一书的感想,引导大家思考在遇到困境时如何找到破局的方法。
在六位教师分享之后,其他老师也纷纷发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并就相关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这次读书分享会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还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随后,学院进行了“形势与政策”的集体备课,并为兼职教师颁发聘书。杨改玲老师对本学期课程教学的有关安排和要求进行了说明。毛婷婷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的情况,为大家总结了北科大马院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特点。郭蒙老师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讲授为大家进行辅导,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此次读书分享会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六周年的举措之一。学院将继续组织类似活动,鼓励教师们多读书、读好书,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促进专业成长和学术发展,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王振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行了动员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