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获奖情况  >  正文

【职教之音】王谷娜|对话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获奖团队教师,探访“我的课堂我改善”背后的“动力电池”力量

2022-04-01

20220326-职教之音1.png

教师介绍

王谷娜,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师,10年教龄,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高职组专业课程组一等奖获奖团队教师。

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王谷娜、陈俊杰、宋建桐与北京鸿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王爱龙联合组队,凭借作品《动力电池断电故障诊断与检修》斩获专业课程一等奖。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获奖背后,是艰辛与付出,是智慧与心血,是拼博和执着,更是信心和希望。一起走进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动力电池”获奖团队,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

1.咱们团队为本次比赛做了哪些准备?

我们团队从2021年4月13日起开始准备比赛,直至2021年12月13日完成国赛决赛,正好8个月,共计245天。现在回想起来,比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许多场景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打胜仗靠两结,一个是团结,一个是总结。要说准备,我们最开始做的就是这两点,做到了团结,做好了总结。

我们团队共4个人,有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专家,大家都是80后,沟通无障碍,工作起来效率就会更高。当然,这中间也有碰撞,而思维的碰撞犹如盛宴,总是让人酣畅淋漓、受益匪浅。

比赛的难度逐年递增,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欲取之,先予之。不懂规则,那就反复研读比赛方案,总结方案要点,再挖掘自身优势。思来想去,我们得到的结论就是“课程为王”,打好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这张牌,明确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核心地位,走访企业、分析学情、融入赛证,努力使作品回归课堂并服务教学。

当然,所有的工作仅靠我们4个人根本无法完成,所以我认为获奖名单仅仅是个代表,为之付出努力和心血的人远不止我们4个。可以说,是众人的合力托举,让我们站在了聚光灯下,接受荣誉和赞许。

20220326-职教之音3.png图片

图片

2.请分享一下团队的参赛经验?

关于参赛经验,我想用“研、教、新、战”四个字来回答。

首先,以赛促研。教学能力比赛源于2010年,十几年的深耕,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带给后续参赛选手的难度也逐年递增。此时,组团参赛,我们就好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要把巨人读懂,然后再去尝试超越。我们用什么超越?答案是武装自己的头脑,去学习政策文件、去思考历年作品、去探究教育教学理论。

其次,以赛促教。2019年起教学能力比赛全面改革,参赛作品提交的内容体量增大,并且更加注重考察教师教学能力。对于我们来说,掌握“动力电池检测与诊断技术”就变成了团队所有人的必备技能,而面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三新”技术更新迭代迅速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这并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我们在比赛的同时,还要不断的研究行业、扩展原有知识体系,将知识内化于心再外显于行。这就是常说的“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

再次,敢于创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同成立了ARCFOX学院。学院在订单班教学、培训项目开发、终端人才培养储备等层面开展的合作项目,为我们作品奠定了良好的硬实力基础。在此之上,我们反复思考,如何让作品更亮眼?课改深处是课堂,如何使课堂教学情境化、实战化,我们创设“企业大师进课堂,双师同上一堂课”课程授课模式为课改保驾护航。

最后,战胜自我。工作的瓶颈期是任何人都会遇到的人生常态,比赛时尤为明显,特别是满心欢喜、加班加点熬出来的成果被否定时。然而,否定之否定后的成长才是真实的,更重要的是不断调整自我、直面挑战。

20220326-职教之音4.png图片

3.参赛作品主题是如何确定的?有哪些显著的特色和亮点?

参赛作品主题的确定是有一定逻辑的。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流砥柱;动力电池既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又是我们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生活中,动力电池断电故障风险等级较高,极易引起用户用车焦虑。所以,我们将参赛作品主题确定为《动力电池断电故障诊断与检修》。

作品的特色和亮点归纳起来一共有四点:

一是课程思政有实效。2021年参加教学能力比赛前,我们用《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课程申报了国家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并获得批准,作品中“凝练课程思政主线,按任务和教学流程选取课程思政教育载体,以故事引入、专题嵌入等方式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思政范式被兄弟院校借鉴,在校内外得到了广泛推广。

二是教学模式有创新。我们从动力电池技术支持专员岗位工作流程出发,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工作流程转化为教学流程,在教学流程中由企业大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完成课前、课中、课后的授课,以此构建了“双师同堂、三阶递进”教学模式。

三是教学资源有积淀。学校和企业开展广泛深度的校企合作,共同搭建了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产学研用协同的实践教学环境。同时,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构建“校企协同、实境再现”的教学生态环境,这为比赛和日常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综评体系可落地。我们从岗位出发,构建评价模型,搭建过程性评价方案,利用信息化平台和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数据采集,再借助自主开发的大数据行为分析软件进行智能分析,让教与学的互动更加显性化,实现“我的课堂我改善”。

20220326-职教之音6.png

4.比赛过程中有哪些特别感动的瞬间呢?

备赛是一个艰辛又难忘的过程,是一段痛并快乐的旅程。那段时间,身心俱疲却始终保持精神饱满,往往会因为一条信息、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而热泪盈眶。我深切的体会是,教学能力比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教学和心态上的一次挑战、一次历练、一次成长。

在这里特别感谢我们可爱的学生们。无学生不课堂。虽然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是教师的比赛,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我们自始至终一直在反复思考,我们的课程设计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相比原来的教学方式是否更加有趣、有料、有用、有效。尤其是在决赛打磨作品阶段,团队成员每演练完一次都会询问学生的感受,学生们一直陪着老师预演到深夜,甚至在老师出现失误的时候,反过来安慰老师,帮助老师舒缓紧张情绪。还清晰的记得决赛当天,当我已经筋疲力尽想放弃时,学生们微笑着对我说,老师已经很好了,为了更好我们再来一次吧,当时我就红了眼眶。

20220326-职教之音8.png

雄关漫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比赛虽然结束了,但课改一直在路上。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动力电池”团队正在将比赛成果融入课堂教学,赋能学生成长成才。期待他们在课改的路上砥砺前行,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职教之音】王谷娜|对话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获奖团队教师,探访“我的课堂我改善”背后的“动力电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