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简介 > 正文

机械制造技术系教师简介

【来源:机械制造技术系教师简介 | 发布日期:2023-11-16 】

张景黎,女,北京人,1965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毕业,工学学士。2007年3月至今在校,副教授/模具工高级技师,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技术系教师。具有丰富机械设计与制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和鉴定的经验。主讲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图等多门专业核心课课程及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在学校曾担任模具专业建设团队负责人,承担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的撰写。近年发表机械类专业论文9篇,主编模具专业教材8本,其中 “十二五”及“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模具三本。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课题二项,主持学院课题多项,参与各级别课题多项。参与制订定了中职模具专业国家级培训教师能力标准和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担任国家级模具专业培训基地的培训教师。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六项。参与北京市第一届模具工大赛的组织和工作。多次参与模具工技师考评和答辩工作。





23B1F

刘向阳,男,北京人,工学学士,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锻压专业。一九八七年任教,先后工作于:新疆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北京二轻工业学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主讲课程:镁铝合金管棒型线材的生产、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曲柄压力机、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模具CAD/CAM、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金属加工工艺、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主导编写教材三部,获得国家专利近十项,被评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术技能大赛,取得全国比赛三等奖两次,行职委比赛三等奖一次,并多次取得北京市职业技能比赛二等奖与三等奖及北京市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刘国良,男,北京人,1965年11月生,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工程硕士。研究专业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编程与加工、CAD/CAM技术应用等。主讲:《复杂部件多轴数控加工》、《数控多轴加工技术》、《柔性制造技术》、《CAD、CAM技术应用》等课程。研制的《ZSZJ301218A三坐标划线测量机》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在《模具制造》、《金属切削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科学技术创新》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和参与校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参与编写《简明模具工手册》、《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等教材多部;申请专利数十项;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获奖数项。





秦涵(1970.3-),男,汉族,河北清苑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技师、国家级技能大赛专家、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际职业导师、国际创业教练,十六年外企、国企工作经历,曾任副厂长、总工程师等职,设计模具近千套、产品数百件,获得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工业企业优秀科技人员奖等荣誉。在校期间,参与制定模具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资源库建设;参研国家级、市级课题各一项;主持学校重点课题多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专利二十余项;主编教材十部,其中三部被评为首届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优秀教材;参编教材十余部;多篇论文获国家级、市级奖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三篇,省部级期刊论文多篇;多次担任国家级、市级技能大赛专家、裁判;指导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及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指导学生获首届德国柏林国际数字化人才技能大赛中国赛区选拔赛一等奖及北京市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奖项。





24A25

孙红梅,女,河北唐山人,1978年8月出生,副教授,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流体传动控制方向等领域的研究,主要教授课程:工程制图、专业英语、理论力学、信息检索及论文撰写等,现为本校《工程制图》课程负责人,牵头录制《工程制图》精品课;主持参与横向课题三项、校内重点和一般课题六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和EI检索论文等十余篇,主持和参与专利9项。多次获得“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表达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多人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获得2017年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2017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





靳宇,男,籍贯北京,1973年6月生,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高级实验师。主要教授各类《金工实训》、《CAD/CAM应用技术》等课程。主持校级重点课题多项,参与各级别课题多项。积极组建科研团队,与多家央企、民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横向课题合同三百多万元,包括航天、铁路、精密检测、警用设备等多个门类,为企业创造了几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授权专利33项。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机械创新大赛、“互联网+”大赛,成绩显著。连续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并于2020年获突出贡献嘉奖。





陈云海,男,上海人,1974年1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实验师。主要教授各类《金工实训》、《数控车编程与仿真》等课程。曾多次组织北京市高职院校数控大赛,长期担任北京市数控车集训队教练组组长职务,先后培养数控车国家级大赛冠军11人,被评为国家级金牌教练、优秀指导教师。2005年荣获北京首届职工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冠军,曾获得北京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参与编写多部教材,发表多篇论文,授权专利多项。牵头组建科研团队,与多家央企、民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连年签订横向课题合同多项,包括航天、铁路、精密检测、警用设备等多个门类,为企业创造了几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贾俊良,男,河北迁安人,1970年9月生,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士,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讲师职称。曾任教《机械原理》、《机床结构与控制》、《CAD/CAM技术应用》、《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产品精度检测与分析》等课程,多次获评校级毕业设计十佳优秀指导教师。教科研主要方向为,数控加工和产品质量检测,累计完成横向课题经费130余万元;撰写和参与撰写公开发表论文36篇;主编和参编《计算机绘图训练》教材等著作10部;独立及合作完成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30项。2017年获评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参与)。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北京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020年获得北京市职业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曾任德中工商技术咨询服务(太仓)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机械工专业考试委员会委员,全国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质量抽查教材评审专家,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数控技术类专业委员会委员。





张亚娟,女,1988年生,中共党员,博士,讲师。2019年9月至今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专任教师,主讲机械、材料类专业课程。2019年于北京工业大学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14年于兰州理工大学获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2011年于河北科技大学获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士学位。本人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一等奖、二等奖五次,“优秀研究生标兵”、“优秀研究生干部”称号。辅导学生参加北京市机械创新大赛、大学生工程设计表达竞赛等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奖,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奖一次。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纳米材料、粉末冶金、增材制造。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内重大课题、重点课题、党建课题、教改课题等15项。于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EI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6例,其中授权4例,公开2例;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并授权6例;参与新形态教材编写一部。





孙哲,男,辽宁阜新人,1990年1月生人,工学博士,201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现任机械制造技术系专业教师。博士期间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发表SCI与EI论文7篇,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当前主要从事智能制造领域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液压与气压传动》、《高级实体建模》、《CAD/CAM应用技术》等课程,在学校“三金”案例评选中获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并获“最美课堂”称号。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比赛和工程设计表达竞赛,获得个人和团体一等奖,2020年获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刘岩,男,北京人,1970年生,工程硕士、高级讲师。曾先后任教《材料力学》、《CAD/CAM技术应用》、《零件数控铣削加工》、《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等十余门专业课程教学,现任机械制造技术系专业教师。作为主编先后出版了《数控铣削加工技术》、《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基础》、《MasterCAM数控自动编程》等多本专业教材。





43EB

张冬颖,女,河北唐山人,1980年12月生,讲师,本科硕士,机械制造技术系教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教授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图学实践》《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专业强化2》《CAD/CAM应用技术》《小学期实践》等课程。主持并参与横纵向课题二十余项,曾在学校2019年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获得嘉奖。2020年曾获得院级优秀教师及院级“师德先锋”等荣誉称号。曾指导学生多次参加北京市工程表达竞赛并获得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班主任工作方面:所带班级18机械制造班被评为“2018-2019年度北京市先进班集体”称号。





4901

梁美芹,女,山东烟台人,1987年12月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工程师,2013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现任机械制造技术系专业教师。当前主要从事增材制造、智能制造领域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工程制图》、《数字化入门设计》、《复杂部件多轴数控加工》等课程。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研课题5项,参与企业科研项目3项;参与公司技术发展基金项目2项;参与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制定1项,参与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团体标准制定2项,企业标准制定3项;参与申请发明专利3项,发表多篇论文;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比赛和工程设计表达竞赛,获得个人和团体一等奖。





郝继红,女,北京人,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技术系教师,讲师,毕业于沈阳工业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持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数控车工技师、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级考评员(加工中心操作调整工,塑料模具工,冲压模具工)、国际创业教练(中级)等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双师素质。讲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指导能力,主要研究方向是机械制造加工技术,参与多项学院教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发表专业论文多篇。主要讲授的专业课程有《数控车削加工技术》、《数控加工与编程》等,主要指导的实践课程有《数控加工实训》、《综合训练实践》等,常年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2010年—2014年参与中德合作项目IHK数控切削师教学改革工作,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引入到IHK切削机械师课程体系中。曾获得2021首届德国柏林国际数字化人才创新技能大赛中国赛区选拔赛最佳伯乐奖,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2019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星愿奖教金”。





乔彩颖,女,河北人,1991年1月,初级11级,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专业,授课为机械原理、材料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内容。围绕体传感器人机交互技术研究及高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以第一作者撰写论文3篇;出版参编校内教材1本;参与8项专利研发,其中3项已授权;牵头承担和参与校内重点课题2项,一般课题1项;参与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2020年被评为院级优秀共产党员;获北京市第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获第六届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设计表达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获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知识竞赛一等奖;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20年(第六届)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设计表达竞赛、北京市第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指导教师。





刘帅,男,汉族,工程师,1991年2月生,山东枣庄人,2016年4月参加工作,201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曾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发表EI与SCI论文3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项。当前主要从事机械设计领域研究,曾参与组件自动存储仓库项目、组件行位测量仪项目、火星车支架车和背罩支架车研制项目、自动调平机构项目、机车量具设备项目、PG36压片机项目、布线机器人系统项目、智能光伏清扫系统项目等多个项目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