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北京)基地第三期高职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顺利完成线上培训任务

发布时间: 2022年06月21日 文章来源:

2022年6月17至19日,由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牵头的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北京)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第三期高职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顺利完成线上培训任务。来自北京以及全国职业院校的高职主管科研、社会培训工作的副校长、科研处长、系部主任等86人参加了线上培训。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辛秀兰在开班仪式上致辞。她指出,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正式实施,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党和国家对于职业教育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职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水平,为国家培育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基地举办此次培训并邀请知名专家进行线上授课,围绕现代高职教育科研、社会服务、领导力内涵建设等内容开展经验分享与交流,旨在切实提高各学校在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宇波在讲话中指出,这次培训班是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发布执行和职业教育处于重大发展机遇的新形势下举办的,既是把握新形势、落实新任务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升个人素质、更好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希望各位学员珍惜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静下心来,全心投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她就如何进一步抓好学习,讲三点建议:一是要投入职教发展洪流,建功时代、不负韶华。在巨大变化的时代洪流之前、在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浪潮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困难同在,学员们要不断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期待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二是要善于学习、提升能力,踔厉奋发不忘初心。要深入学习现代高职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先进理念、方法和成功经验,提升高职院校和教师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三是要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砥砺笃行大有作为。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理论学习能否深⼊,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培训结束后,希望大家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转化到实际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去,多出科研成果,多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真真正正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校蓬勃发展,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潘晓艳主持了本次培训的开班仪式,介绍了参会嘉宾及基地建设基本情况。她指出,基地是经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批准,由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联合建设,旨在服务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经过三方多次的沟通与协调,整合了优质资源、组织高水平专家团队,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师资能力提升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了培训课程。2022年,基地承接了中职教学管理能力培训、中职学生管理培训、高职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等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委托的20个培训项目,本次开展的“高职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是基地的第三个培训项目。



三天的线上培训,6场精彩的专题报告带领学员们系统学习了前沿的理论知识、开拓了科研和社会培训工作思路,得到了参训学员们的一致好评。首场报告是由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何友义教授带来的《以双师型教师和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专题报告。报告分别从双师型教师的建设路径、产业学院的发展模式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办法和思路,对各高职院校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提供了借鉴。



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综合组专家、教育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标准组专家、江苏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陈向阳博士作了《职业教育课题研究:实务操作与底层逻辑》的报告。他分别从如何恰当选题、如何精心设计以及如何精彩呈现三个方面,详细讲解了职业教育课题研究的实务操作与底层逻辑,为开展科研工作拓宽了视角。陈教授列举的很多课题研究的具体实例,是日常工作中需要深入思考或者是正在思考的问题,为创新科研思路和研究方法带来了启发。



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常务副主席、中国高教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副会长、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理事长、第六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慧波教授作了《深化校城融合,服务区域发展》的讲座。张教授通过介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成功案例,从明确办学定位,创新办学模式;及时调整布局,适应产业发展;创新服务模式,助力区域产业高端三个方面,通过案例详细介绍深化校城融合,服务区域发展的工作方法和成功经验,为我们进行深度校企融合和服务区域发展拓展了思路。



民建浙江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浙江省商务发展研究会会长、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教授,作了题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优机制、拓渠道铸就全国财经类社会服务品牌》的报告。郑教授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通过充分发挥自身学院专业优势,以系统而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以银领学院为载体建设“千日成长”为特色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以“诚信文化、校友文化、金融文化”为内容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创建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与育人模式。以制度机制保障服务发展水平,通过社会培训、应用研究、信用浙江、投资者教育基地、美丽乡村建设、助力共同富裕六大路径,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同时,针对开展“提升社会服务”建设工作介绍了不同的路径,分享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和第四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石油化工类专家组组长”、“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赛项生物与化工大类专家组组长”、南京化工中山科创园公司董事长、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校长张小军教授作了《新时期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探究与实践》的报告。报告内容以服务高度、服务广度、服务供给度、服务效度四个方面阐述核心内容,围绕高职院校如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探究和实践经验提供借鉴。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科技处、发展合作处处长孟庆杰教授,作了题为《职业院校“产-学-研”融合逻辑起点与实现路径》的报告。内容以黄炎培职教思想导入,从职业院校“产-学-研”的融合逻辑起点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做科研和校企合作,如何建立起“科研和校企合作”体系架构,以及职业院校实现科研和校企合作的路径,为学员带来了案例和深度思考。

目前,本次培训项目的线上课程部分已经全部完成,线下课程部分将适时开展。作为本次培训的牵头组织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全体工作人员群策群力,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周密组织培训实施、细致周到服务学员,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积累了宝贵的线上培训工作经验,为后续项目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版权所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

邮编:100176

京ICP备140539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30102010493

不良信息举报:wzjd@bpi.edu.cn

官方微信

企业微信

信息平台 邮件系统 图书馆 人才招聘 教务系统 书记/院长信箱 办事服务

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北京)基地第三期高职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顺利完成线上培训任务

发布时间: 2022年06月21日文章来源:

2022年6月17至19日,由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牵头的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北京)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第三期高职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顺利完成线上培训任务。来自北京以及全国职业院校的高职主管科研、社会培训工作的副校长、科研处长、系部主任等86人参加了线上培训。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辛秀兰在开班仪式上致辞。她指出,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正式实施,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党和国家对于职业教育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职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水平,为国家培育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基地举办此次培训并邀请知名专家进行线上授课,围绕现代高职教育科研、社会服务、领导力内涵建设等内容开展经验分享与交流,旨在切实提高各学校在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宇波在讲话中指出,这次培训班是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发布执行和职业教育处于重大发展机遇的新形势下举办的,既是把握新形势、落实新任务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升个人素质、更好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希望各位学员珍惜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静下心来,全心投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她就如何进一步抓好学习,讲三点建议:一是要投入职教发展洪流,建功时代、不负韶华。在巨大变化的时代洪流之前、在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浪潮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困难同在,学员们要不断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期待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二是要善于学习、提升能力,踔厉奋发不忘初心。要深入学习现代高职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先进理念、方法和成功经验,提升高职院校和教师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三是要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砥砺笃行大有作为。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理论学习能否深⼊,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培训结束后,希望大家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转化到实际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去,多出科研成果,多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真真正正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校蓬勃发展,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潘晓艳主持了本次培训的开班仪式,介绍了参会嘉宾及基地建设基本情况。她指出,基地是经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批准,由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联合建设,旨在服务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经过三方多次的沟通与协调,整合了优质资源、组织高水平专家团队,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师资能力提升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了培训课程。2022年,基地承接了中职教学管理能力培训、中职学生管理培训、高职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等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委托的20个培训项目,本次开展的“高职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是基地的第三个培训项目。



三天的线上培训,6场精彩的专题报告带领学员们系统学习了前沿的理论知识、开拓了科研和社会培训工作思路,得到了参训学员们的一致好评。首场报告是由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何友义教授带来的《以双师型教师和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专题报告。报告分别从双师型教师的建设路径、产业学院的发展模式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办法和思路,对各高职院校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提供了借鉴。



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综合组专家、教育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标准组专家、江苏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陈向阳博士作了《职业教育课题研究:实务操作与底层逻辑》的报告。他分别从如何恰当选题、如何精心设计以及如何精彩呈现三个方面,详细讲解了职业教育课题研究的实务操作与底层逻辑,为开展科研工作拓宽了视角。陈教授列举的很多课题研究的具体实例,是日常工作中需要深入思考或者是正在思考的问题,为创新科研思路和研究方法带来了启发。



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常务副主席、中国高教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副会长、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理事长、第六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慧波教授作了《深化校城融合,服务区域发展》的讲座。张教授通过介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成功案例,从明确办学定位,创新办学模式;及时调整布局,适应产业发展;创新服务模式,助力区域产业高端三个方面,通过案例详细介绍深化校城融合,服务区域发展的工作方法和成功经验,为我们进行深度校企融合和服务区域发展拓展了思路。



民建浙江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浙江省商务发展研究会会长、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教授,作了题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优机制、拓渠道铸就全国财经类社会服务品牌》的报告。郑教授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通过充分发挥自身学院专业优势,以系统而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以银领学院为载体建设“千日成长”为特色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以“诚信文化、校友文化、金融文化”为内容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创建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与育人模式。以制度机制保障服务发展水平,通过社会培训、应用研究、信用浙江、投资者教育基地、美丽乡村建设、助力共同富裕六大路径,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同时,针对开展“提升社会服务”建设工作介绍了不同的路径,分享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和第四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石油化工类专家组组长”、“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赛项生物与化工大类专家组组长”、南京化工中山科创园公司董事长、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校长张小军教授作了《新时期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探究与实践》的报告。报告内容以服务高度、服务广度、服务供给度、服务效度四个方面阐述核心内容,围绕高职院校如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探究和实践经验提供借鉴。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科技处、发展合作处处长孟庆杰教授,作了题为《职业院校“产-学-研”融合逻辑起点与实现路径》的报告。内容以黄炎培职教思想导入,从职业院校“产-学-研”的融合逻辑起点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做科研和校企合作,如何建立起“科研和校企合作”体系架构,以及职业院校实现科研和校企合作的路径,为学员带来了案例和深度思考。

目前,本次培训项目的线上课程部分已经全部完成,线下课程部分将适时开展。作为本次培训的牵头组织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全体工作人员群策群力,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周密组织培训实施、细致周到服务学员,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积累了宝贵的线上培训工作经验,为后续项目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链接



官方微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

邮编:100176

京ICP备05039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1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