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5月23日上午,学校领导班子深入二级学院及行业龙头企业,了解校内实训平台建设及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推动开创校企合作新境界。市委主题教育第十九巡回指导组组长贺亚兰、副组长雷京,市委主题教育办公室联络组第三分组副组长史鹏程等莅临指导调研活动。党委书记张启鸿,党委副书记王玮,纪委书记徐江波,副院长辛秀兰、陈江锋,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晓刚及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参加调研。

在电信工程学院,指导组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调研考察了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中试基地,了解基地运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工作情况。

在汽车工程学院,指导组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调研考察了北京奔驰汽车制造工程师学院、赛车制作实训室、精益生产管理与领导力赋能中心,深入了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工作开展情况。

随后,指导组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一行来到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开展调研,观看北京奔驰厂区布局沙盘,了解公司总体情况,参观总装第一车间,了解整车装配流程。

在北京奔驰培训中心,学校领导班子与北京奔驰党委书记、高级执行副总裁张正业等企业领导就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座谈。

张正业代表北京奔驰对指导组和学校领导班子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围绕北京奔驰的企业规模、生产产量、人才队伍、汽车产业变革等方面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回顾了17年来北京奔驰与我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历程。他指出,在行业转型和数字化变革的新时代,校企双方将围绕培养适应新时代企业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急需的战略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继续深挖合作潜能,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人才联合培养、员工职业培训等方面再次打破边界,有效推动企业和学校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上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生态的良性发展,共同打造职业教育升级新范式,让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频共振,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保障贡献力量。

张启鸿代表学校感谢北京奔驰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给予的支持,感谢指导组现场指导工作。他回顾了学校与北京奔驰的合作历程与合作成果,并指出,此次调研不仅是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主题教育总要求的实际行动,也是学校与北京奔驰在17年持续稳定合作基础上开启校企融合发展新篇章的里程碑。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职业院校最大的办学优势。目前,学校正在抢抓改革发展的宝贵机遇,锚定类型教育发展定位,落实国家战略发展要求,积极创建职业本科教育,他希望,未来依托教育部批准的“现场工程师”项目,搭建SCI课程体系、践行双元育人模式,与北京奔驰共建双元制职业大学,努力培养更多高端汽车制造行业企业所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专业群建设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向同行,全面提升学校服务新时代首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北京奔驰培训中心总经理高婷婷和我校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朱青松分别从企业及学校角度,介绍了近年来双方合作取得的主要成果、未来规划与展望,并表示校企双方将携手提高学生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变迁的能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重要指示,在京华大地上形成生动实践。

指导组一行边走边看,与学校和企业领导深入交流,对我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下一步,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主题教育总要求,把主题教育和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在创建“首善标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技能型大学的征程上奋勇前行,为更好地服务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延伸阅读
2006年,学校和北京奔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正式拉开了携手同行、深度合作的大幕。从德国双元制到现代学徒制,从订单培养到员工培训,从协同创新中心到工程师学院,学校与北京奔驰的合作从未间断。学校累计为北京奔驰输送了近800名毕业生,培训员工20000余人次,其中60余名技师或高级技师、1/3的班组长、1/3的首席技师均来自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的毕业生。在服务企业发展的同时,学校办学实力也实现了长足进步,汽车制造专业群成功入选国家“双高”建设计划,教师团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被评为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北京市专业教学创新团队,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基地培育项目,荣获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前,在教育部“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政策牵引下,学校与北京奔驰进一步深化合作意向,在原有高职订单班的基础上,建立北京奔驰双元制职业大学培养新模式,围绕企业紧缺、关键技术岗位,共同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擅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共同打造职业教育升级新范式,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新局面,为汽车产业创新和首都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