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职教特色”,悉心谋划精准部署
学校党委在谋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时,注重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学校实际,亮点特色突出鲜明。融入特色内容,在制定方案上“做文章”。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精神、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既落实“规定动作”,又策划“自选动作”,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分“学百年党史”“担职教使命”“育工匠之才”“创一流高职”四大板块共42项具体措施,操作性强,职教味浓,“电科印记”鲜明。搭建特色平台,在创新载体上“亮硬招”。深入挖掘专业中蕴含的党史教育资源,紧扣伟大建党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契合点,在航空专业群和汽车专业群建设中分别创建“航空专业群精神”和“汽车人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以强烈的“体验式”和“带入感”,讲清了新中国航空和汽车工业发展史,讲活了新时代工匠精神和技能报国情怀,不仅成为了学校广大师生的“实践课堂”,也成为了开发区企业和社区党员群众打卡的“网红点”。发挥特色优势,在服务社会上“下真功”。作为地处开发区的唯一高校,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师资力量,与开发区共建了亦城工匠学院、亦城工程师学院和开发区党校教学基地,主动组织开展“给开发区企业员工讲党史”、红色“1+1”校企支部共建等活动,多名教师被聘为开发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面向开发区党政机关、企业员工和社区群众开展13场讲座,听众达1000余人,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

聚焦“创一流高职 ”,勇当职教改革先锋
学校党委切实把广大师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业绩来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谋篇“十四五”,擘画新蓝图。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先后调研开发区管委会、国内知名职业院校以及近30家合作企业,召开不同层面的校内外座谈会,凝聚多方智慧,科学编制了学校“十四五”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确立了“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到2050年“三步走”发展战略,成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建“双高”“特高”,促“提质培优”。认真开展北京市“特高”建设中期自查和教育部“双高”建设自评工作,北京市职教特高项目阶段评估专家组实地检查,对学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今年上半年,学校获批第一批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单位,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建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我校教师荣获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市第十一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成绩喜人。燃“红色引擎”,强党建引领。学校党委积极申报第八次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评选,认真总结凝练近三年来取得的成绩与特色亮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学校最终获得市委“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提名奖”的表彰,同时我校“坚持产城教融合发展,打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项目获得第一批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特色项目。

这是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性突破,也是北京高职院校首次获得该奖项。
聚焦“育工匠之才”,奏响技能报国强音
学校党委坚持“德技双修、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培育弘扬工匠精神结合起来,深度挖掘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新时代新内涵,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以党史铸魂,强化理想信念。开展青马班“初心学堂”红色沙龙分享活动,追忆入党初心;开展“学党史”青年导读团创新菜单互动式朋辈宣讲,面对面讲好党史故事;开展“青年大学习·一起学党史”云端常态化学习,筑牢青年学生“指尖思想阵地”,共10万余人次参与学习,以“穿越时空的对话”组织学生用写书信的方式,打开历史节点,学习伟大精神,弘扬革命传统。以知行报国,强化实践锻炼。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研学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开展冬奥会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常态化社区服务,设立校内志愿服务先锋岗,在亲身参与中增进对党的忠诚与热爱;以“挑战杯”“互联网+”科技竞赛为发力点,发掘培育一批“智造强国”创新创业项目,激励职教青年投身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以匠心育人,培育工匠精神。在日常教育中涵养“工匠精神”,在各专业课程建设中充分融合企业用人标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引导学生严格遵守各项专业化的标准,精益求精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校企合作中领悟“工匠精神”,在企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环节中雕琢学生“精湛高超”的工匠技能;在大师教导中传承“工匠精神”,开展“大师谈职教”系列访谈和“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邀请赵郁、钟连盛、李宁等大师等多次来校指导学生,讲述工匠故事,展示工匠形象;在技能大赛中锻造“工匠精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激励学生刻苦钻研、勤练技能,我校学生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获奖总数名列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