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动态

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生物工程学院举办优秀毕业生成长讲座

发布日期:2025-05-13

文章来源:生物工程学院

分享:

近日,我校2011级生物技术专业优秀毕业生杨健威受邀回到母校,以“从技术深耕到市场开拓:一位生物技术人的15年成长”为题,为24级生物产品检验检疫与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作专题讲座。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从业者,杨健威以自身15年职业成长为例,生动诠释了“先行动,再思考”的成长理念,为大一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职业规划纵深发展的窗口。

讲座伊始,杨健威以时间为主线,详细梳理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关键阶段。他毕业后进入博奥生物集团担任 “样品提取组长”,在此期间,杨健威主导完成了数万份基因组测序与质检工作,并积极参与自动化核酸纯化工作站(磁珠法)的优化,奠定了扎实的技术与管理根基。杨健威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实验技能的重复并非枷锁,而是沉淀与积累。随后,他转岗担任实验室管理员,逐步向技能与管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迈进。加入深圳华大智造后,杨健威作为领域技术支持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客户端的技术支持工作,实现了从实验执行者到实验解决方案提出者的华丽转身。如今,杨健威成功转型为销售,他强调销售的本质不是推销产品,而是运用技术思维为客户创造价值。


IMG_20250508_111403.jpg

结合自身经历,杨健威为大一学子们提出了三点成长建议。首先,要善于突破 “擅长陷阱”。他坦诚分享道,一个人若只做擅长的事,会像“毒品”般让人上瘾,从而限制自身发展。杨健威鼓励同学们通过尝试不同岗位,在实践中挖掘自身潜能。其次,需要建立多元人际网络。与不同领域的人合作,能够碰撞出跨界的思维火花。重要的一点是先行动,再反思。思维的转变并非靠空想,而是靠行动倒逼。最后,他建议同学们积极参加认岗实习,主动接触行业,用实践来验证职业方向,勇于打破 “能力陷阱”,让行动驱动成长。

在课堂互动环节,针对同学们提出的 “生物技术专业只能做实验吗” 这一疑问,杨健威明确指出,实验技术只是职业的起点,当下行业急需的是兼具技术、市场、管理、法规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关键在于找到兴趣与能力的契合点,将专业打造为跨界跃迁的坚实跳板。对于 “如何应对实习中的‘计划外挑战’” 这一问题,他表示不确定性是职场的必修课。与其被动焦虑,不如将意外化为机遇。他以在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执行设备安装紧急任务的经历为例,分享了如何借助扎实的专业技术创造价值,并以此激励同学们,每一次突发状况都是突破能力边界、实现自我成长的密钥。

讲座的最后环节是简历诊断实战指导。两名学生现场展示简历,杨健威从企业视角犀利点评,他强调简历在格式上应简洁清晰,避免信息堆砌;在内容上,应用数据量化成果。他指出,简历不应只是履历表,而应是个人价值的 “广告页”。通过案例对比,他生动示范了如何将 “参与实验” 优化为 “主导 3 项自动化流程改进,效率提升 20%”,让同学们直观掌握了简历优化的实用技巧。

《企业认岗实习》不只是一门课,更是一次校企合作职业基因的重塑之旅。在专业导航与职业启航的双轮驱动下,借由毕业生成长之路的职业全景化剖析,助力学生们提前布局职业规划路径。这种融合产业逻辑的教育实践,必将引领学生们实现从岗位认知到职业认同、从技能适配到价值共创的进阶式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