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基础教育学院教师赵占香、王丽红圆满完成在突尼斯ESPRIT大学、地平线学院、EPI学院的国际中文授课任务。面对中文入门基础的大学生,团队以“趣味教学+文化浸润”的模式,在两周内让学生实现从拼音入门到文化感知的跨越,获三校师生的高度评价,为突尼斯青年打开认识中国的语言窗口。
高效教学:零基础突破三大核心
针对短期教学的特点,教师团队设计“沉浸式语言突击方案”,线上线下日均6小时教学覆盖三大核心目标。

拼音通关:通过英语音标与汉语拼音发音对比表和《拼音韵律歌》,学生1天掌握声母韵母,3天能熟练拼读“中国、突尼斯、你好”等多个基础词汇。
汉字启蒙:以“图画联想记忆法”解析象形字,结合水写布与汉字卡片,学生平均15分钟掌握“日、月、山、水”等10个基础汉字。
对话实战:聚焦“自我介绍、校园生活、日常交流”场景,采用“情景模拟”模式即时演练。在结课展示中,学生用中文流畅完成“姓名、专业、爱好”介绍,并回答“为什么学中文”。
文化浸润:微型项目传递中国符号
教师团队将中华优秀文化转化为“可体验、可带走”的具象符号,两周内开展三场主题活动。

剪纸传情展非遗魅力:教师生动讲述中国剪纸的历史发展、样式内涵与应用意义。在实践环节,学生们手持剪刀与彩纸,认真学习剪纸技术,领略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动手体验,学生们沉浸式感受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使中文课堂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

笔墨传情共书汉字之美:教师介绍文房四宝后,引导学生用毛笔书写基础汉字。学生在红色四方纸上挥毫写下“中国北京”“福”等字,在横竖撇捺间感受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茶结同心雅艺交融连中外:在文化交流日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讲述了中国结的历史、编织技法与团圆美满等寓意,并指导学生制作完成精巧的中国结。教师还讲解茶艺冲泡知识,从茶具到冲泡流程,娓娓道来,并现场进行茶艺展示。学生们端盏轻啜,品味中国茶的醇厚韵味,感受东方茶文化的雅致与魅力。活动中,学生介绍了椰枣、橄榄皂等突尼斯当地特色物产。
成果显著:短期播种激发长期热情
尽管授课时间有限,却在学生当中引发强烈反响。
中文技能提升:能准确拼读拼音并完成日常问候,掌握30个汉字书写及15句实用对话,测试显示学生听力理解准确率很高。
产生情感共鸣:结课仪式上,学生们纷纷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希望继续学习中文的愿望,有学生激动地说:“两周前我不敢想能学会中文,现在我希望以后能流利地说中文,带中国朋友去看突尼斯的蓝白小镇!”
赢得师生赞誉:学校师生称中文教师“两周让中文成为校园热词,用创新教法让汉字不再陌生”“这不仅是语言课,更是让突尼斯青年看见中国发展、感知中国温度的桥梁”。
未来展望:持续浇灌友谊之花
两周的时间很短,但播下的种子会生根发芽。如今,突尼斯校园里的中文元素日益增多,ESPRIT大学学生在社交媒体分享中文学习经历,地平线学院文创手袋上印有中文校名,EPI学院的学生钟爱网络平台的中文短视频,这些改变正汇聚成中突语言文化交流的春日溪流,滋养着跨越山海的友谊之花。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突尼斯海外技术技能培训基地国际中文授课项目还在持续,学校也将每年定期选派优秀教师赴突尼斯开展短期强化授课,开展“短平快、深准实”的教育交流,为促进中突友谊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