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至28日,学校顺利完成了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题研修班培训工作。来自全国24个省市、144所职业学校的1620名老师参加了培训,其中有国家级创新团队41所学校581人,省级及校级团队103所学校1039人。11月26日上午,副院长辛秀兰主持开班仪式。

院长姚光业在开班仪式上致辞。他强调,职业院校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改革创新,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职业院校要认清培养一流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社会影响力,积极推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落实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要求,以提质增效和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整合专业领域教育资源,创新培训工作模式,为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学校会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带头示范及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创新团队培训搭建平台,创设环境、提供条件,做好本次专题研修班的服务保障工作。

北京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纪奇明在开班仪式上讲话。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必须要着力打造一支新时代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他强调,目前国家和北京市前所未有地重视职业教育,尤其是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加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北京市教委将会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协作共同体的建设发展。他强调,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新团队和协作共同体,在团队建设、模块化教学等方面能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要充分发挥全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先行示范作用。参训的各位学员要借此次培训的机会,加强交流,深度合作,发挥骨干引领作用,深化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成军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孙善学教授、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云梅教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陈向阳教授、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才晓茹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报告。五位专家的报告内涵丰富、视野宏阔、思想深刻,为创新团队建设提供了实践和理论参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辛秀兰教授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焦爱萍教授分享了共同体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成效。两位专家报告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展示的共同体建设的路径、举措,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对共同体建设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轻化与材料学院院长陈燕舞教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生物技术团队负责人范继业教授、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张贵锋教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衣学慧教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院院长易东阳教授参与了第二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面经验交流与分享,为其他学校创新团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综合部主任、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秘书处副主任刘冬,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彭振博教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带头人黄岩松教授就创新团队考核评价指标进行了交流汇报。三位专家的交流拓宽了大家的思路,明晰了团队建设考核指标,对指导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验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康养学院副院长、团队负责人任春晓教授,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团队负责人张爱华教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团队负责人刘丹赤教授,上海市医药学校团队负责人徐阳老师分别作了本次培训总结发言。
3天的培训分别由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云梅、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辛秀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陈亮、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轻化与材料学院院长陈燕舞、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潘晓艳担任主持。
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题研修班是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主办,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承办。培训采用线上培训方式,主要服务于卫生健康、绿色环保和生物化工等专业领域,聚焦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从政策解读、团队建设、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团队课题、研究考核评价等层面,邀请国内知名专家、首批和第二批国家级团队负责人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
此次培训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7个共同体负责院校和成员院校大力支持下,克服了疫情影响,成功举办。本次培训办出了成效、办出了特色,达到了预期培训目标,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和共同体建设、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