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充分发挥北京市科研和高新制造业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探索智慧时代生产实践教育的策略与方法,探索科技人才培养的实践育人模式,构建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为各学校提供有意义的生产实践资源支撑,3月7 日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发布会在学校隆重举行,市教委为包含我校在内的北京首批30家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命名挂牌。北京市关工委副主任、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北京市教委二级巡视员张晓玲,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王伟,党委常委、副院长辛秀兰,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主任高付元,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李二民出席了发布会,来自北京市各区教委分管负责人、社会大课堂办公室负责人、中小学校长代表、社会大课堂创新实践教育基地负责人等共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会议由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副处长张代龙主持。

王伟发表致辞,他向莅校指导的各位领导表达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指出,此次基地发布会的隆重召开,是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强化实践育人导向,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具体实践。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大力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积极推进职普融通。持续开发劳动体验的培训活动和职业启蒙教育项目,助力中小学生的职业梦想,为青少年提供更多了解工匠文化、领悟职教魅力的机会,将职教精神不断转化为科学扶技、教育扶智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学校将在市教育两委和教育关工委的指导下,用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发挥区位优势、专业优势、资源优势,与经开区切磋共研,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新途径,共同推进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建设。

在观看了社会大课堂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宣传片后,与会领导共同上台,启动了社会大课堂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发布仪式。张雪、张晓玲、高付元、李二民依次上台为各个单位分批授牌。辛秀兰作为学校代表上台接受了授牌。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负责人齐麟在授牌仪式结束后作为基地代表发表了感言。


张晓玲巡视员发表讲话,她指出,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一套标准”引领方向,确保基地教育属性与科技含量的统一;注重“双向赋能”激发活力,为学校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帮助科技单位培养潜在人才;完善“三级联动”保障机制,市级统筹规划、区级协调对接、校级精准实施的工作机制,确保学生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此次创新实践教育基地,是在现有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的基础上,通过区级推荐、市级遴选产生,突出了“坚持育人导向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构建科技赋能的教育新生态”“打造协同育人‘教联体’三个建设原则,希望各单位要携手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的桥梁,共同谱写首都教育现代化的新篇章。

会议结束后,参会人员前往学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观摩,感受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实力与成果。
本次发布会是在北京市教委指导下,由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和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中国教师研修网共同承办。此次发布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创新实践教育开启新篇章。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作为承办方和首批入选的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响应全国教育大会、北京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凭借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和积极探索实践,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拔尖创新人才搭建起广阔的实践教育平台。未来,学校将继续提升实践育人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为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教联体体系,促进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提供“电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