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槛,茶香盈室。3月14日,我校酌简茶社师生志愿者团队再度走进北京八中亦庄校区,以"茶韵芳华"为主题开展第二期茶文化公益课程。科普中国专家、社团指导老师李晔携3名社员,通过"讲、演、品、习"的沉浸式教学,为初中生们开启了一场有趣的“茶之旅”。

当日下午志愿者甫入校园,便被运动归来的学生们认出。“茶学老师来啦!”此起彼伏的欢声中,身着运动服的少年如春日枝头雀跃的嫩芽,隔着操场栏杆热情招手。茶社成员默契配合,娴熟有序地完成茶席布置:白瓷茶具次第绽放,投影课件精准调试,连水壶都提前注好了饮用水。


“老师,今天能喝到冰红茶吗?”课堂伊始,后排男生的提问引得满室莞尔。李晔老师执起白瓷盖碗娓娓道来:“今天我们探寻的是‘三年药七年宝’的白茶奥秘,不过...”她故意拖长的尾音瞬间聚焦所有目光,“下期课程将解密冷萃工艺,让传统茶道邂逅现代创意。”巧妙的教学设计,令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产生奇妙共振。
“今天我们品鉴的是白茶珍品——白毫银针。”李晔老师轻点PPT,高清特写镜头下,茶芽挺立如银似雪的特质引发阵阵惊叹。随着课程深入,课件切换至动态茶色图谱,茶叶在酶促作用下的渐变过程如展开的时光卷轴,氧化与发酵程度的差异投射为光谱。学生们透过这帧科学动画,第一次读懂了“发酵密码”如何书写出六大茶类的风味密码——从碧潭飘雪的清新绿茶,到琥珀生辉的醇厚黑茶,每帧变化都在诉说我国茶叶分类的科学注脚。实践环节中,茶社社长张宇配合老师演示标准冲泡手法。热水注入玻璃杯的瞬间,银针翩跹起舞,学生们凝神观察“茶舞”,轻嗅清雅毫香。捧着温热的品茗杯,少年们模仿“三指持杯”法小口啜饮,初尝茶汤的甘鲜令眼眸发亮。“像咬了一口水灵灵的鲜梨!”前排女生的比喻引得满室会心微笑。

深受同学们喜欢的环节出现在互动体验中——在李晔老师指导下,四名学生代表依次体验注水、出汤等基础茶艺步骤。社长张宇穿梭其间,及时为操作者调整手法角度。当最后一位男生稳妥完成冲泡流程时,教室里响起热烈掌声。有学生捧着自泡的茶汤雀跃道:"我要把第一杯茶敬给班主任!"
课程尾声,别致的树叶形反馈卡承载着孩子们的真挚心声:“原来茶叶真的会‘跳舞’”“希望学到更多茶叶冷知识”……
据悉,作为我校特色项目,酌简茶社已形成“知识讲授+美学体验+实践反馈”三维教学模式。本次课程特别选用白毫银针作为教具,正是看中其“毫香蜜韵”的辨识度,让传统文化浸润更具象可感。